2022-10-19 01:28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推出
《振興路上》2022元旦特別節目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的最高工作會議,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召開,深刻闡明了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總體要求,為做好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農業農村節目中心精心策劃特別節目《振興路上——凝心聚力 振興鄉村》,實地探訪黑龍江海倫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遼寧藏糧于地穩定糧食生產做法、貴州丹寨“非遺+旅游”脫貧產業的新型支柱產業、山東遼寧等地的返鄉創業歸巢行動、區域公用品牌上線打造直播小鎮的浙江淳安、美化鄉村的“廁所革命”工程等七個案例,觀察各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
對話廳長 明確任務
特別節目通過對話遼寧、黑龍江、浙江、山東四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對于新一年農業農村工作,各地表示將攻堅克難、扎實工作,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肩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表示,2022年黑龍江將繼續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實施科技增糧行動、向規模經營要產量;落實兩類耕地面積,保護好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陳健表示,2022年遼寧省對農田將做到確保耕地面積在6902萬畝以上、基本農田保持在5522萬畝以上、糧食生產功能區要在4300萬畝以上。另外通過“一個落實兩個加強”保住耕地質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質量建設行動,加強黑土地的保護、加強耕地執法檢查。同時,遼寧還將在人才振興上發力。大力培養農業農村急需的各類人才、想辦法全力吸引人才。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表示,2022年是浙江“三農”的變革重塑年,在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同時,要為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探好路。統籌推進農業雙強行動、農村鄉建行動和農民共富行動三大行動;把“三農”數字化改革作為浙江“三農”又一金名片打造。王通林特別提到將統籌推進10萬個農創客培育,帶動百萬農民的就業創業,農村領域推出五大促共富行動。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傳忠表示,2022年山東將確保1000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二要抓好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山東省在關注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的同時,持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專家解讀 透徹解析
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于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三農”領域相關專家抓取來年“三農”關鍵詞,解讀會議精神要義。

多次參與中央重要文件起草、“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對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行了重點解讀:一是糧食安全: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確保十八億畝耕地實至名歸;二要鞏固脫貧成果:產業振興和文化振興緊密結合;三是鄉村治理抓住時間節點,不可急功近利,同時因地制宜;四要人才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愛農情懷、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和責任感缺一不可。要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五是共同富裕:縮小城鄉之間收入差距。

對于糧食安全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則表示,糧食安全是要保護黑土地。控制黑土地化肥用量,鼓勵使用有機肥,保護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子孫后代都有飯吃;就鄉村治理話題來說,關于農村廁所,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普及率,另一個方面要在質量上下文章,要讓農民能夠好用、用得上、喜歡用。而人才振興就必須讓人才回得去、留得下。得兌現回鄉人才跟其他集體成員一樣的權利,參與集體分配,雙向打通人才通道。
對話部長 狠抓落實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頭等大事。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風險挑戰,要把“三農”這塊“壓艙石”夯得實之又實,糧食安全問題不能出任何閃失;在體制機制上,還需要調動地方黨委政府和種糧農民兩方面的積極性。只要種糧能賺錢,國家糧食就安全。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要把“三農”這塊“壓艙石”夯得實之又實,為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提供堅實支撐。
特別節目還連線了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新設立的鄉村振興觀察點及六省的鄉村振興觀察員,觀察員紛紛表達了各崗位用力用情,在鄉村振興一線建功立業的信心與決心。

特別節目將于2022年1月3日晚21:30在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振興路上》欄目播出,1月9日11:00重播,敬請收看。
劉煥鑫: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進 向著推進鄉村全面...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做好2022年春運疫情防控工作...
加快農業科技現代化,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重慶出臺六個方面30項舉措 深入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甘肅: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力量
山東將打造30個鄉村振興示范民族鄉村
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品牌發展——江蘇省名特優農產品云展會在鎮江...
重慶渝北:“四張清單”吹來鄉村減負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