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2022-11-26 18:43
臨近過年,好多家庭都開始早早囤購年貨。除了干果酒類等,囤購面粉也是好多家庭的選擇。但市場上諸如面包粉、多用途粉等不同類型的面粉種類繁多,常常令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修訂后的《小麥粉》國家標準(GB/T 1355-2021),將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據悉,新標準突出營養健康,適用于無添加物的食用小麥粉,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劑、食品配料等。同時注重適度加工,將原標準中“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標準粉”“普通粉”四個等級調整為“精制粉”“標準粉”“普通粉”三個類別。
注重營養健康 禁添任何物質
據記者了解,2011年3月1日,原衛生部等多部門發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等“增白劑”。但“無增白劑”的面粉中還可以添加增筋類面粉添加劑、面粉品質改良劑、面粉減筋劑等國家允許添加的添加劑。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規定,目前可以根據加工需要,向小麥粉中加入一定量的小麥、黑麥或大麥芽粉,活性谷朊粉,大豆粉和雜豆粉。可以加入的添加劑包括4類酶制劑和9種小麥粉處理劑等食品添加劑和加工助劑。
修訂后的《小麥粉》國家標準規定,小麥粉為由普通小麥(六倍體小麥)經過碾磨制粉,去除部分麩皮和胚并達到一定加工精度要求的、未添加任何物質的、能夠滿足制作面制食品要求的產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品質營養研究所所長孫輝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新標準規定小麥粉不添加任何物質,旨在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對糧油產品營養健康的消費需求,并參考了國家小麥粉質量安全監管政策《關于進一步加強小麥粉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中關于小麥粉(通用)中添加物的要求,即“取得‘小麥粉(通用)’生產許可的企業,不得在小麥粉中添加任何食品輔料”。
據孫輝介紹,新標準突出營養健康,適用于無添加物的食用小麥粉,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劑、食品配料等。在新標準實施后,添加添加物或添加劑的小麥粉將被列為“專用粉”范疇。
三級加工精度 簡化分類等級
“加工精度”為小麥粉中殘留麩皮碎片的程度,以麩星的大小及分布的密集程度表示,是面粉質量的關鍵指標。新標準將原標準中“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標準粉”“普通粉”四個等級調整為“精制粉”“標準粉”“普通粉”三個類別。新標準還規定,“精制粉”“標準粉”“普通粉”脂肪酸值(以mg KOH/100g計)分別為≤60、80、100。
資料顯示,脂肪酸值是糧食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也是決定面粉等級和品質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面粉等級越高,其脂肪酸值則應越低,二者呈反相關。面粉等糧食加工產品中的脂肪酸值含量越高,則越容易變質。因游離脂肪酸容易酸敗,導致面粉等食品的色澤和氣味變壞。面粉中的水分含量越高、面粉加工精度越低、儲存和運輸的溫度及濕度越高,則脂肪酸值升高的速度越快,面粉就越容易腐敗變質。
據孫輝介紹,目前市場流通的小麥粉,大多數在3個月內即可銷售完畢。即使在高溫高濕的地區和季節,普通產品在常溫下放置3個月,也都可以滿足新標準脂肪酸的要求。
孫輝認為,新標準將“特制二等”并入“標準粉”,保留了低加工指標,為需要加工精度較低小麥粉的消費群體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方案,還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分類等級。“精制粉”和“標準粉”兩類均為市場小包裝小麥粉供應的主體,而原標準中的普通粉則多為企業專供,很少有小包裝市場零售,因此單獨劃分為一類。新標準一方面滿足零售市場對加工精度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滿足企業用普通粉作為食品原料的需求。
突出適度加工 促進節糧減損
目前國內糧食加工行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精度的現象,產品越來越白、制作越來越精細。資料顯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小麥加工行業的平均出粉率約為85%,目前這一指標降到了約73%。
“小麥加工行業存在的過度加工現象,根本原因是消費者傾向于又白又細的小麥粉。”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陶佩君公開表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李再貴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過度加工導致的糧食損失大概在3%到10%,高的可能達到15%左右。
為了引導企業適度加工,除了質量等級分類變化外,新標準還取消了面筋值和粗細度的質量要求。
面筋值是表征小麥粉加工品質和加工用途的指標,一般做面包類產品需要面筋值高的小麥粉,而蛋糕和餅干類產品需要面筋值低的小麥粉,饅頭類和普通面條類則需要面筋含量中等的小麥粉。
“面筋值大小主要受小麥原料自身品質的影響,與品種基因和種植環境有關,而與加工精度幾乎無關。”孫輝表示,而粗細度的提出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一方面是當時小麥制粉工藝水平的體現,另一方面反映了當時市場對精米細面的消費需求。我國小麥制粉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輕碾細磨的現代制粉工藝已經可以做到提取顆粒度相對較高的芯粉。隨著現代制粉工藝的發展,粗細度只是加工精度的充分而非必要條件。因此,為了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新標準取消了粗細度定等。
當前,適度加工已經成為共識。農業農村部2020年12月發布的《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環節減損增效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5%以下;到2035年,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3%以下。
新標準對于糧食適度加工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消息稱,據權威測算,以普通粉為例,總出粉率可提高0.5%-3%。
孫輝認為,新標準發布實施將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優質、健康營養產品的需求,同時對于規范和引導小麥粉加工企業適度加工,促進節糧減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孟剛 )
海報:全國糧食機收減損在行動-走進湖南
海報:《全國糧食機收減損在行動-走進湖南》推薦表
我國全鏈條節糧減損取得階段性成效
天津濱海新區多措并舉精準施策 推進糧食生產環節減損
一系列節糧減損政策措施出臺——節糧減損增加“無形良田”
2022年,養老機構有了“新國標”
《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推進糧食節約減損
六部門修訂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 將建立疫苗儲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