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02-07 12:44
為了充分了解入世以來中國畜產品貿易情況,服務于畜產品國際交流合作;協助中國農牧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和國際貿易;推進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以實現中國農牧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從中國對外貿易、農產品貿易和畜牧業發展的角度,以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和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的統計數據為依據,通過梳理中國畜產品貿易動態,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現中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可能選擇的路徑?! ?/p>
入世后的中國經濟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加快,經濟總量增長了近十倍,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4%提高到17%,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達到30%。入世20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活力進一步增強。
據世貿組織公布的統計數據,2001年世界貨物貿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為: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中國、加拿大、意大利、荷蘭和中國香港;貨物貿易進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為: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中國、意大利、加拿大、荷蘭和中國香港。在貨物貿易的進出口方面,美國均占第一位,中國均排名第六位。在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方面,美國均居首位,中國在出口方面排名第十二位,進口則排名第十位。綜合統計2001年度世界各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和,中國首次成為僅次于歐盟、美國和日本,超過了加拿大的世界第四大貿易體。
從此,中國的對外貿易增長成績顯著。2005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貿易總額超過20萬億元,增速達到34.7%。而之后,盡管增長速度逐漸放緩,但進出口總額仍大致呈漲勢。2019年中國貿易額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并憑借這一數字使中國穩坐世界第一大貿易國。2022年1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2021年全年我國外貿規模歷史性首次超過6萬億美元(相當于超過38萬億元人民幣)。
入世二十年中國農產品貿易概況
入世后中國認真履行開放承諾,在開放中歷練和發展,農業對外貿易總額已接近中國農業總值的20%,成為世界上農產品市場最開放的國家之一。農產品貿易迅速增長,在規模上已經穩居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
在出口方面,中國是水產品、蔬菜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國;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產品的主要出口國。2001至2015年間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此后增速放緩。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系變化等多重因素對農產品貿易的干擾,中國農產品出口較2018年有所減少。進口方面,中國作為大豆、棉花、食糖、畜產品的全球最大買家,農產品進口額從2001年的119億美元一路攀高增長到2020年的1719億美元。中國在全球農產品進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由入世之初的3%增加到11%以上。進出口差距的持續擴大,使得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加劇。
入世二十年中國畜產品貿易動態
中國畜產品進出口規模在20年間趨勢走向變化明顯,進口增長迅猛,出口顯著下降。這一變化具體表現在,與我們日常消費和食品安全緊密關聯的資源密集型的產品進口絕對數量大,乳制品進口占全球貿易量比重由入世時1.1%增加到8.3%,過去具有傳統優勢的豬肉從1.8%增至17%,牛肉由0.1%增大為18.9%,羊肉由3%增加到34%,數量擴張相當之大。
入世20年,中國畜產品進口大幅度增長,貿易總額一路猛增,2020年畜產品進口額高達530億美元。但是,出口額呈現出的是緩慢增長且偶有下降的趨勢,中國畜產品出口額經歷了從2001年到2015年的緩慢增長后,2016年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加工貿易出口生產持續低迷等因素導致的出口量略有下滑,出口額稍有減少。之后三年出口額增長速度放緩,也都高于2015年同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環境惡化影響,中國畜產品出口額比2019年的65.01億美元減少近11億美元。
縱觀20年來中國主要畜產品的進出口數量變化情況,與畜產品進出口規模的趨勢高度吻合。例如,雖然豬肉曾經是我們傳統的優勢畜產品,但豬肉、牛肉、羊肉的出口量在20年間是不斷減少的,而進口量卻在逐年遞增。家禽和乳品的出口量整體趨勢較平穩,雖然存在個別年份量上的波動,但是家禽出口總體是下降趨勢,2020年的出口量較2001年減少114.8千噸;乳品的出口分別在2005年和2019年出現兩次波峰,20年間出口量首尾相差800噸。反觀家禽和乳品的進口,基本都大于出口。20年時間家禽的進口量從2001年的717.7千噸增加了2倍之多,乳品的進口量增加了近17倍。尤其是近兩年,由于對肉類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畜產品的直接進口。2020年中國全年肉類的累計進口將近1000萬噸。另外,還有大量的水產品和奶類的進口,這些都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對動物蛋白的需求?! ?/p>
從貿易動態看產業發展形勢
入世后風風雨雨的20年,中國畜牧業在應對中保持穩定、在競爭中得到提升,已從家庭副業逐步成長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2020年,全國畜牧業產值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幅21.78%;產業規模大,在農林牧漁業產值中占比超過1/4,成為與種植業并列的農業兩大支柱產業之一;肉類和禽蛋產量繼續保持世界首位,奶類產量世界第四;畜牧業從業者眾多,養殖場(戶)有8000多萬戶。畜牧業已經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農村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就主要畜種而言,2020年中國生豬存欄37039萬頭,同比增長20.7%;整個產業經過布局調整,艱難推進,生產恢復好于預期。雞鴨鵝肉產量均有增長,逐漸復蘇;禽肉量增價減,整體行情震蕩起伏產能嚴重過剩。牛肉產量總體平穩,消費需求強勁,市場價格屢創新高,全年均價同比增長14.7%;因肉牛產能自給不足,進口牛肉同比增幅分別為30%,肉牛從增量發展走向增值發展。羊肉產量近20年增加20.1%,高利潤行情使落后的產能延遲淘汰,產能偏低,需求長期增長,價格短期看漲,肉羊產業的提質增效成為發展主題。受需求增長和成本上升雙重驅動,2020年奶業需求增長放緩、價格回調壓力大;鮮奶價格先降后升,全年均價同比增長3.8%,國內外價差擴大;奶牛養殖盈利狀況改善,但飼料價格攀升驅動生產成本快速增長,收益增幅受限。兔、驢、肉鴿、鵪鶉等特色畜牧業發展前景日益向好,毛皮動物和鹿業納入畜牧業生產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字,2021年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畜牧業穩定快速發展,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實現恢復性增長,產量5296萬噸,增長28.8%;牛肉產量698萬噸,增長3.7%;羊肉產量514萬噸,增長4.4%;禽肉產量2380萬噸,增長0.8%。牛奶產量3683萬噸,增長7.1%;禽蛋產量3409萬噸,下降1.7%。除了禽蛋產量略有下降,禽肉基本持平趨于飽和;奶類牛羊肉全線上漲,而且牛羊肉產量差距逐步縮小;畜產品消費結構改變日漸明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全面進入新常態,中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將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畜牧業發展毋庸置疑也同時步入新常態。
一方面,畜產品以消費主導生產的特征越發明顯。畜產品消費的結構正在發生改變。畜產品消費由總量的快速擴張轉為質量提升,肉類、乳制品、蝦、葡萄酒等高檔消費品和深加工產品的進口逐漸增多、品種不斷豐富,這種畜產品和市場細分,以及消費的多樣性轉變使畜產品貿易的功能也逐漸轉向保證國內糧食安全、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和促進農民的增收。人們對畜產品質量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消費者不僅關注畜產品品種的生產,也開始關注畜產品的來源、生產中環境是否友好、風險防控和質量監管是否到位,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畜牧業全面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環保養殖問題使養殖業生態環境壓力凸顯;結構性區域性矛盾突出使畜牧業增產難度空前提升;以畜禽疫情及食品安全問題為代表的突發事件頻發等提高產業效率的難點、痛點不斷,為畜牧業在新常態時期的發展添加了復雜困難的總基調?! ?/p>
未來的基本思路
步入新時代,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面對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實現中國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持續提高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重要畜產品保障供應能力。對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一個農產品的進口對全球市場都會帶來重要影響。比如豬肉,我們常年的產量在5000萬噸上下,如果減產10%就是500萬噸,而全球的豬肉貿易量也就800萬噸。因此,從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持續提高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重要畜產品保障供應能力,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切實為消費者帶來世界一流更好更有品質的產品,才有助于服務與保障中國的糧食和食品安全。
加快實現畜牧業的轉型升級。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按照“全國一盤棋”的要求,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關鍵,充分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深刻內涵,探索實現路徑,做好頂層設計。具體可就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緩解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養殖用水資源、地資源、飼料資源等約束性制約條件;畜禽種業核心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環保政策持續高壓等領域問題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著力培育構建現代畜牧業體系,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立足國內畜牧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堅持農牧業生產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原則,加快培育以發展壯大生態畜牧業為著力點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走品種良種化、規模適度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生產信息化、養殖智能化、服務社會化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能,科學研判、合理調控產能;加快畜產品品牌建設;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快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畜牧業對外開放探索,培育畜牧業國際競爭新優勢。積極探索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自貿區優惠安排,建立穩定可靠的畜產品貿易網絡;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合作和政策交流,優化進口來源布局和渠道,促進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借鑒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以及國際上好的經驗做法,開展先行先試,做大投資貿易、做強產業,推進畜牧業走出去實踐創新;發揮好境外試驗區的引領作用,推動優質畜產品和優勢畜牧業產能走出去;大力發展畜牧業服務貿易、著力培育畜牧業國際競爭新優勢。
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服務更多企業走向世界前沿。加快行業內整合,真正確立起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以質量和服務贏得客戶的良好口碑;提升畜牧行業企業集團的經營水平,完善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加強畜牧企業與其他非農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之間的合作,助力企業發展;鼓勵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與國外跨國企業合作中學習管理經驗,引進相關技術,在競爭中逐步成長。
陜西紅果貿易有限公司:75萬公斤蘋果供應市場
英國與印度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派員參加歐盟新獸藥法規培訓
美國農業部11月預測2020/21年度世界棉花貿易量同比減3.7%
美國農業部11月預測2021/22年度世界大豆貿易量同比增4.4%
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 |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病蟲害防控技
遇見習近平丨中國有這樣一位領導人,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走進RCEP成員國:中越農產品貿易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