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03-23 22:25
原標題:生態農場: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試驗田——寫在農業農村部印發《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之際
今年春節,北京東城區的林阿姨除了關注冬奧就是不重樣地準備飯菜,正月初四飯桌上那盤產自生態農場的巴馬香豬肉尤其受家人歡迎。她感慨:“現在的餐桌真豐富,不光能可著勁兒地買,還能可著心地挑!”
吃得飽,更要吃得好,林阿姨的感受正是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成就的具體體現。生態循環農業既能保障農產品供給,又能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大批追求資源匹配、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正在涌現。2月9日,農業農村部印發《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更是提出到2025年建設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1萬家地方生態農場的目標。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表示,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有效實踐,是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措施落地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它必將極大地提升我們的農業產業化水平,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
高效、綠色,鼓了百姓錢袋
在去年底評定的首批生態農場名單里,有個江蘇句容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輻射能力很強。鎮江市2019-2020年共建成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基地30個,其中糧油基地6個、園藝基地14個、漁業基地8個、畜禽養殖基地2個,建設了一批綠色綜合防控、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稻鴨(蟹)綜合種養、漁業循環水養殖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綠色生產技術和循環農業模式。
這里也誕生了一位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趙亞夫原本是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的農技專家,2002年退休后就來到茅山老區最貧困的戴莊做幫扶志愿者。
趙老把戴莊當成一塊試驗田,致力于推廣生物多樣性農業,走綠色發展道路,十多年時間實現了大變樣。戴莊8000畝村域內,山頂是茂盛的生態林,緩崗坡地則種有經濟林果,林下種草、放牧畜禽,山下分季節套種有機水稻、綠肥紫云英、黑麥草,時有鵝、羊徜徉其間。戴莊探索出的“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形成了“戴莊經驗”。
起初也有農民質疑,“光施豆餅?水稻哪有這樣的種法!”還有村民和趙老“抬杠”,趙老說每斤桃子能賣到5塊錢,村民說超不過一塊。結果到2004年,桃子1斤賣到8塊錢,越光大米1斤也賣到了8塊錢。
現在,戴莊村水稻秸稈全部粉碎還田,果樹修剪的枝條當成發酵床的墊料,水果蔬菜的次品作為畜禽的飼料……2003年,戴莊人均純收入僅僅2800元,村集體負債80多萬元,現在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村集體年收入超過400萬元。
來之不易的“零排放”和“全消納”
從戴莊往南行駛400公里,就是浙江衢州全旺鎮三易易生態農場,這里是國家級農業高科技園區,也是首批國家級生態農場之一。農場通過開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和秸稈、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基本實現了“一控二減三基本”及“區域農業廢棄物零排放和全消納”的目標。
農場負責人徐應英介紹,農場有10個雨水收集池用于雨水的收集和溝渠水的匯集,雨水通過溝渠系統進入雨水收集池,通過水肥一體化管道對植物進行噴滴灌,水分通過植物吸收、揮發、植物蒸騰又重新進入循環。同時在出水口和進水口設置養分攔截,通過在出水口水池和進水口水池種植吸附能力強的水生植物對水中的氮磷鉀進行吸附,保證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質清潔,避免富營養化污染。
農場在金線蓮種植過程中,實現了溫室氣體零排放?;|和有機肥進行了高壓蒸汽滅菌,金線蓮生長期完全密封,不澆水不施肥不打藥,生物菌在里面生長,分解有機質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供金線蓮光合作用以及生長。
在三易易農場,通過種植果樹、苗木,增加植被覆蓋,減少了水土流失;通過推廣使用有機肥、肥水藥一體化技術及綠色防控措施,減少了化肥農藥用量,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到35%以上;通過對畜禽廢棄物、秸稈和其他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的綜合利用,建立起了生態循環運行體系。不僅如此,農場還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萬元以上。
煩人的秸稈是怎樣變成寶貝的
江蘇太倉市東林合作農場能夠躋身于首批生態農場名單,是“四個一”循環生態模式打動了評審專家。
秸稈發酵成生態飼料,飼料喂養出美味湖羊,羊糞處理成生物肥料,肥料滋養著菜地糧田……“一根草、一頭羊、一袋肥、一片田”的循環農業模式,既保護了環境,又提升了效益。東林村黨委書記蘇齊芳說,因為生產環境好,東林的大米、羊肉、翠冠梨等一直在市場上深受歡迎。
2010年,東林村合作農場組建,水稻豐收后堆積如山的秸稈讓村里犯了難。農場場長徐雪其說:“直接焚燒不行,那會污染環境;全量還田問題也不少,影響糧食生產?!焙髞泶謇镒隽舜罅空{研,又到各處取經,最終才確定研制秸稈飼料、養殖禽畜的化解辦法。
現在,每到收獲時節,農作物收割完,秸稈打捆機就會登場。順著收割機留下的一排排秸稈開過,秸稈打捆機會“吐”出來一個個直徑一米多的大圓包,緊接著秸稈包膜機又給它裹上一層白色“緊身衣”,運到集中點進行發酵。村里人介紹,打捆包膜時,機器就自動添加了發酵劑生物菌,一兩周就能完成發酵。
東林有自己的羊場,養了上千只本地湖羊?!敖斩掞暳蠜]有季節性的困擾,是常備口糧,對羊的腸胃也有好處。”羊場場長陳為紅說,秸稈飼料占了湖羊食物的50%以上。
大量羊糞則被導入隔壁的生態肥料廠進行高溫殺菌和發酵處理。羊圈的底部離地面有一尺多的空間,方便羊糞從鏤空的底部掉落到“肥料床”上,緩慢傳送到羊圈最外側,收集起來非常方便。工人開玩笑說:“東林的湖羊,住的都是樓房?!爆F在東林農場用的肥料,原料主要就是羊糞,用了自產肥料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不說,化肥用量還能減少約60%。
就這樣,秸稈發酵成“專供”飼料,經過湖羊過腹消化,又轉化成稻麥田和生態果園的“專屬養料”——煩人的秸稈變成了搶手的寶貝。
“黑科技”如何護航種養綠色循環
跟東林羊場的湖羊相比,上海恒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給豬住的才是真正的樓房。在崇明島北湖農業基地興建的恒健豬場3期項目,包含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7個單體,育肥舍是生豬們長出一身好肉的關鍵場所,恒健設計出3層樓房作為第三期育肥舍,大大提升了豬場的空間利用率。
“樓房養豬”,糞污處理是不是很麻煩?“不怕,生態農業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底氣!”恒健公司董事長于新花說。恒健獨創的糞尿即時分離技術,能有效分離固液態廢棄物,固體部分被輸送到有機肥加工中心制成優質有機肥,液體部分則通過密封厭氧發酵工藝生產出液體肥沼液。
其實在糞污產生的源頭,設計者就已經開始精打細算了:有2/3的污水是生豬玩耍飲水嘴造成的,可以通過自動化按需節水技術控制;把豬舍內溫度控制在最適宜范圍內,可以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報酬,同時減少糞便的排泄量。
有多少田,就養多少頭豬。恒健公司的飼養量是經過嚴格環評測算的。于新花一直認定豬場必須走種養結合之路,選址必須緊鄰水稻規模生產基地。如今,來自豬場的無公害有機肥就近應用于周邊萬畝不用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水稻生產基地,令大米產量與品質有了穩固保障,恒健豬場和北湖水稻已然形成種養緊密結合的生產模式。
建生態農場,扶持政策會向哪里傾斜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嚴東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既能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又能夠有效減輕生態環境壓力,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對生態農場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2021年,生態總站聯合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開展生態農場評價工作,已經于當年年底遴選產生了第一批132家國家級生態農場。
嚴東權表示,按照工作部署,“十四五”期間要培育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1萬家地方生態農場,生態總站將鼓勵推廣應用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污染修復等產地保育技術,化肥農藥減量、有機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術,生態田埂、生態溝渠、生態廊道等田園生態系統建設技術,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廢舊地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農產品清潔加工、節能貯存、低碳運輸等綠色收儲運技術,健全完善生態農場技術規范,形成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技術模式。
嚴東權透露,生態農業扶持政策將以生態農場為重點對象探索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深松整地為重點的地力補償政策,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減排降污、農膜回收利用為重點的環境補償政策,稻田甲烷、農用地氧化亞氮、動物腸道甲烷、畜禽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減少排放為重點的低碳補償政策以及技術優先推廣、專家優先服務、金融優先支持、用地優先保障、產品優質優價等配套扶持政策。
貿易百問|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高”在哪?
農業貿易百問| 與我國復交的尼加拉瓜農產品貿易發展如何?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山西文旅:砥礪前行 高質量發展譜新篇
川渝合作共建區域發展"文旅融合"功能主題平臺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 近百臺現代化農機裝備亮相備春耕生產現場會
穩字當頭看春耕 ——來自農業大省山東的春耕備耕見聞
云南著力暢通農民工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
農業農村部:28種蔬菜均價比23日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