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 2022-07-18 17:15
土地是農業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質量直接影響著食品安全和國計民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大事。
保護土地從源頭抓起
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國家加大對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我在調查中發現,我國很多地區仍是碎片化的小農經濟模式,存在土地資源管理粗放、化肥農藥使用過量、土壤活性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土地資源的源頭保護迫在眉睫。
目前,各類土壤檢測技術非常成熟,我建議收集好第一手土壤數據,為做好后續的土壤質量管控打下基礎。連續多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提出,要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這為農業的綠色、長遠發展奠定了基調。如何實現“兩減一增”目標,我認為需要因地施策,合理利用資源。
對于土壤品質較低的地塊,如板結嚴重、殘留較多、污染嚴重等,要嚴格限制化肥、農藥的使用,并由政府支持設計休耕、改良等方案;對于土壤質量較好的地塊,要加強防護,所有農業投入品要精準科學,并且實行備案管理,一旦發現有違規超量使用行為,要勸誡引導,對行為惡劣者要嚴厲懲處,從而引導農業生產者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理念。
建立土壤質量檔案室
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我提出《關于加強農業發展中土壤質量保護的建議》。
我建議各地建立土壤質量檔案室,對當地土壤質量情況摸底,并實施動態監測,農業部門則根據實際制定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檔案室的建立將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源,需要各地政府積極組織和推動。
身處農業生產一線,我于2009年就開始推進當地的土壤檔案室建設工作,曾在曹縣先后獲取了6000多個土樣,并對取樣點進行跟蹤檢測,在后續農業生產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先試先行,并將成功經驗推廣給全國農民朋友,取得了很好效果。
農業投入品對于土壤質量變化有著直接影響,我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措施,對農業生產投入品進行備案管理,嚴格限制國內化肥、農藥的生產總量。
我在調研中了解到,有的地方在推進“兩減一增”過程中,結合地方實際推行發展農牧結合模式——畜牧養殖所產生的糞便可用來生產有機肥,且加工技術成熟;農業生產產生的秸稈能作為飼草料供應給畜牧業,形成循環發展。種養結合的模式多種多樣,土壤狀況各地不一,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在生產中實現土壤的改良和修復。
加強科學管理
我的建議得到農業農村部的高度重視,隨后對建議進行書面答復。該部在答復中表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啟動國家耕地土壤樣品庫建設工作,目前已采集與制作120個土壤標本、600個不同層次土壤樣品,基本涵蓋我國所有土類、全部耕地土壤亞類。下一步,該部將組織有關單位深入研究大范圍建立土壤質量檔案的可行性,探索研究土壤檔案室的建設標準、技術規范等。同時,支持各地及有關科教研單位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構建土壤檔案室,強化耕地質量提升基礎性工作。
關于對土地質量進行跟蹤監測、對農業投入品進行備案的情況,農業農村部推動出臺《耕地質量等級》(GB/T33469-2016),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規范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工作,加快構建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現已建成國家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1344個,省、市、縣監測點1.8萬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目前化肥農藥用量顯著減少。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加強農業投入品對耕地質量影響的監測,進一步加強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成果在指導耕地質量建設中的應用。同時,以提升耕地質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強宣傳,普及科學施肥用藥知識,引導農業生產者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觀念,營造耕地質量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于發展農牧結合模式科學推進“兩減一增”的情況,農業農村部一是深入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二是深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三是啟動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2021年開始,該部已在畜牧大省、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支持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對試點縣的支持力度原則上每年不低于1000萬元,打通種養循環堵點,示范推廣農牧結合有效模式。下一步,該部將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以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促進種養主體有效對接,探索構建用地養地新機制,加強我國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使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更加牢固。(郭樹合)
河北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化肥等農資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察右后旗: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余漢平:堅持質量導向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
最高法:簽收網購商品不意味著認可商品質量合格
兩部門:到2025年,力爭在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建設若干國...
貴州工業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
代表委員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權太琦:讓“雷鋒車”繼續奮進在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