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大 ”微信公眾號 2022-08-05 13:55
“去年,完成了旺茂基地2萬多平方米羊舍的建設,存欄種羊已有1200多頭。中藥材基地種植面積達500多畝,安置了30多名脫貧戶就業。我們的冷鏈物流項目也于去年11月初正式開工建設……”
虎年伊始,全國人大代表劉入源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旺茂鎮的養羊基地,喜滋滋地向來訪者盤點一年的“戰果”。
劉入源是土生土長的博白人,16歲時因意外失去右手掌。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不畏艱辛、奮然向上,在全縣率先探索黑山羊的養殖技術,成立集山羊品種改良、生產、繁殖及供銷于一體的大型養殖基地,帶動當地400多名殘疾人、1600多名貧困戶通過養羊脫貧致富。他先后榮獲“全國十佳農民”“全國自強模范”“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
博白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縣,總人口192萬人,人口基數大、經濟基礎薄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務艱巨。如何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以及社會影響力,繼續做強做大種養產業,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是劉入源近期思考最多的問題。
“我認為,產業仍然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只有壯大農業產業,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劉入源說。
為此,他一方面利用各級人大組織的視察調研等活動,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總結收集各地鄉村振興好經驗好做法,提出“一項主業壯大、多個產業并進”的思路,著力推動養羊產業升級壯大,同時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以及水產、鴿子養殖等產業,以產業促發展、謀振興。
在劉入源的帶領下,公司上下團結一心、艱苦拼搏,努力克服疫情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21年底,劉入源的旺茂養羊基地已拓展到273畝,存欄種羊1200多頭,今年的總產值預計將達500多萬元。而地處博白縣江寧鎮的老基地,也完成了技術設備的升級,目前存欄種羊2200頭、肉羊800多頭。在巴馬瑤族自治縣打造的扶貧產業基地,去年已全部建成投產,為當地脫貧戶提供了28個工作崗位。此外,劉入源還通過“技術+種羊”輸出的方式,在云南省石林縣與當地脫貧戶合作成立養羊基地,目前該基地存欄羊已達500多頭。以這4個基地為依托,劉入源通過“自主經營”“入股分紅”“托管代養”“村企合作”4種模式,共帶動了260多戶脫貧戶、300多戶農戶,以及40多個脫貧村加盟養羊,發展養殖產業,養殖戶年增收8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萬元以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江寧鎮是博白縣最大的庫區鄉鎮,村民素有利用水庫進行網箱養魚的習慣,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也對當地的水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為了保護好江寧鎮的生態環境,經過調研,劉入源給他的好友王寶國提出成立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建議,利用村集體資金,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發展高密度水循環養魚項目。目前,該合作社已建成了4個地面養殖基地,去年共產出鱸魚60多萬斤。
“今年,將重點推進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同時,還打算上馬屠宰項目、在南寧等地開設羊肉直營店,進一步做大產業鏈,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談到今年的目標計劃,劉入源信心滿滿。
為了爭取政府部門對種養產業的政策支持,劉入源深入基層走訪群眾,廣泛聽取群眾呼聲,認真撰寫議案建議,積極提出意見建議。自2018年以來,他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加快培養新型農業技術人才”“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等關于農業產業方面的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回應。
“博白縣乃至整個廣西的農業產業都比較薄弱,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無法發揮作用,群眾創業信心不足,制約了鄉村的發展。今年,我還要繼續在這方面提建議,希望國家出臺更多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劉入源對筆者說道。
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劉入源持續發揮“領頭羊”作用,成為了帶動一方百姓勤勞致富的典范。(黃冠華 黃琳琳)
蔬菜種植“短平快” 鄉村振興的“硬菜”
全國大中型灌區陸續開始春灌 3300多處大中型灌區成為春灌主戰場
財政部:加大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采購力度 從需求側助力鄉村產業振
鄉村振興今年怎么干?云南的專家們來了場“頭腦風暴”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余留芬委員: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穩產業促就業 促進鄉村振興“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