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2-03-16 11:23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指明了方向。生態產品是有價值的,但由于生態產品(特別是調節服務類產品)的公共屬性和不可移動性等,使生態產品的價值體現方式與平時我們所見的商品在價值體現上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建立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多元化實現生態補償制度,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生態產品的基本構成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
生態產品指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有多種途徑。在實踐中,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生態產品的基本構成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方式。
第一,生態產品的基本構成。聯合國公布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指出,生態系統具有提供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文化服務產品的功能。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麗水市的核算中把生態產品分為物質產品:主要包括生態農產品、生態林產品、生態畜牧產品、生態漁產品、生態能源和水資源等類型;調節服務產品,主要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空氣凈化、水質凈化、固碳、釋氧、氣候調節和病蟲害控制等方面;文化服務產品,主要包括各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古村落、古道、古橋、古堰、梯田等自然文化景觀;鳥鳴、泉潺等自然綜合美物。根據以上三種不同功能的生態產品價值量相加構成生態系統的價值總和,即GEP。因此,我們可以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GEP核算過程中的各類產品看成是生態產品。
第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從GEP的核算中可以看出,在現行的制度安排下,物質產品如生態農產品、生態畜牧產品、生態漁產品、生態能源等是通過市場化途徑來實現的;文化服務產品,主要包括各級風景名勝區等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得到體現,但還有一些文化服務產品如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則無法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實現其價值;調節服務產品,主要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空氣凈化、水質凈化、固碳、釋氧、氣候調節和病蟲害控制等則很難通過市場化來實現其價值。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政府是調節服務產品的主要購買者,其購買的種類和內容日益豐富,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如歐盟,采用生態稅、環境稅、生態基金、受益者付費以及社會捐贈等方式,由政府通過縱向轉移支付方式向生態保護者提供補償。
生態產品市場化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浙江省麗水市和江西省撫州市以及全國各地生態產品市場化的經驗來看,相較于美國、歐盟等做法,我們認為以下幾方面有待加強。
一是政府購買生態產品的力度有待加強。以浙江省為例,自從2017年浙江探索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以來,共兌現獎補資金359億元,取得了較好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020年浙江省又出臺了新一輪的綠色獎補政策,其中包括出境水水質、森林質量、空氣質量財政獎懲以及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等11項,我們可以把這些生態補償看作政府購買生態產品的行為。2018年,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政府支付大均鄉“兩山”公司的188萬資金實際上就是一種政府購買行為。但這與GEP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政府購買的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二是生態產品的交易范圍少。現有生態產品的交易幾乎還停留在農村產權交易的范圍。以麗水市為例,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養殖、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物業租賃、水電股權等項目,截至2020年底累計開展生態產權交易5155宗達到8.60億元。根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公布的《麗水市2018年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報告》顯示,2018年麗水市GEP總值達到5024.46億元,其中生態系統調節服務產品總價值最高,為3659.42億元,文化服務產品總價值為1202.18億元,物質產品總價值為162.86億元。可見生態產品交易平臺的交易標的和交易量都沒有能夠較好地反映麗水市生態產品的真正價值。
三是社會和企業參與度不高。在社會參與方面,民眾對生態產品的購買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物質產品,另一類是文化服務產品,這兩類產品由于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屬性,所以參與度較高。但調節服務產品沒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并且它一直以來都以公共產品的形式出現,其價值雖然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卻無法實現其價值。在企業參與方面,如對水電企業來說,庫區周邊的生態環境對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資本的逐利性促使這些企業更多的是追求短期利益,放棄長期利益。
四是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市場有待建立。要推進生態產品市場化,就必須要對生態產品交易的標的進行評估。從2010年起,浙江省就在全省各市、縣(市、區)編制了碳排放清單,為碳排放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生態產品交易的市場化也必須在明確市場交易主體和市場交易清單的基礎上,評估各交易主體的生態產品價值。當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麗水)兩山研究院等對全國多個地區做了GEP核算,為生態產品的市場化交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要在某個省或某個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還需要培育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市場。
生態產品市場化建議
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需要一個價值發現、價值認同和價值回歸的過程,按照“生態資源—生態資產—生態資本”的演化路徑,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的生態產品交易市場,推進生態產品市場化,促進生態補償多元化,讓生態資源保護者得到經濟效益。
第一,堅持政府主導。確保政府在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的主導地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生態產品交易的法律法規,在其中規定生態產品交易的市場主體、交易內容、交易方式等。二是建立生態產品市場平臺,從我國現有的兩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的情況來看,由于浙江省麗水市和江西省撫州市都屬于生態條件好而經濟發展需進一步努力的地方,所以在單一區域內部進行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顯然不現實,建議進一步擴大生態產品交易范圍。三是制定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清單,從已經公布的GEP核算可以看出,2018年麗水市調節服務產品的價值占GEP總額的72.83%,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的調節服務產品的價值占GEP總額的94.05%。由此可見,生態產品市場化的難點在于調節服務產品,政府可以委托研究機構根據產品的特征和作用,科學提出生態產品交易清單。四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態資產產權制度和監管制度,完善生態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激勵與約束并重,對農村生態資源進行資本化改造,激活農村生態資產,為促進生態產品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交易方式。交易方式是由交易的內容所決定的,在生態產品市場化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區域和不同時期與時俱進制定交易內容。在調節服務產品的市場化交易中,建議采取以下交易方式:一是碳交易方式,我國“十四五”期間要建立碳交易市場,建議將鋼鐵企業、電力企業等的排污權、用水權、用能權等列入碳交易范圍之內。此外,還需要將生態產品中的調節服務產品的價值按一定比例列入碳交易清單。二是單獨開設生態產品交易市場方式,根據國家建設要求,把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出境水質量、生態積分等列入生態產品交易清單。
第三,鼓勵企業參與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現在企業參與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程度有限,且以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為主,如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在縉云縣投資1.7億元建設光伏項目時,向當地生態公司購買了279.28萬元的調節服務產品。為鼓勵企業參與購買調節服務產品:一是政府要按照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科學核定各企業用電、用水、各類排放指標,對超標的用戶強制要求購買生態調節服務產品;對主動購買調節服務產品的企業可以實行優惠政策。二是對個人來說,為鼓勵其購買調節服務產品,參考現有的個人所得稅抵扣制度,在個人所得稅抵扣上予以優惠。
第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中介市場。從麗水市的經驗來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和中國(麗水)兩山學院、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等專業團隊對麗水全市的GEP核算做到了從市域、各縣(市、區)、重點試點鄉鎮和村一級的全覆蓋。浙江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推廣GEP核算和應用,因此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的GEP核算是未來各地摸清生態家底的重要內容,需要有專業的中介隊伍。在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中介市場建設上:一是要盡快出臺GEP核算國家標準(國家標準正在征求意見中,浙江省已經出臺全國首個省級GEP核算標準);二是加強專業隊伍培訓;三是加快數字化手段在GEP核算中的應用,及時動態反映各地GEP的變化。
各省市都在不斷探索生態產品市場化,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以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化,必將能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產品的應有價值。

山西省大豆玉米一體化播種機械新產品第二批初選名單公示
在爬坡過坎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從全國兩會看“穩字當頭、穩中求...
越南農產品出口企業認為中國市場仍然很有吸引力
今年前2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品貿易順差增長近87%
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
越南農產品尋找機會進入日本市場
王滬寧在參加河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
研究揭示低密度生態系統碳交易的可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