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明網 2022-04-25 08:54
生態環境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關注的“國之大者”。日前,“十四五”時期惠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綱領性文件——《惠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惠州市全面實行“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對比以往,《規劃》提出的目標指標涉及范圍更廣、領域更寬,提出碳排放、水、大氣、土壤、海洋、生態、農村、風險等全要素領域共19項具體指標,包含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3項約束性指標,推進5項重點工作,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表水國考斷面到2025年全面穩定達標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規劃》立足惠州生態環境保護實際,緊盯污染防治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短板弱項,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按照“1+3+5”的總體思路提出“十四五”時期惠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重點方向和重點任務。“1”是緊扣“1條主線”,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3”是強調“3個定位”,即打造一流的環境質量標桿、塑造一流的生態品質樣板、構建一流的環境治理體系,為國內一流城市建設注入生態環境保護內涵;“5”是突出“5個著力”,重點從減污降碳、治污攻堅、生態提質、風險防控、治理效能等五大領域提出“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任務。
“十三五”時期,惠州市聚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了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等短板要素實現歷史性轉折性改善。接下來,惠州市將對標《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五年的時間基本建成美麗惠州,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將按照三步走的步伐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由量變到質變。
《規劃》期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到2025年,惠州市空氣質量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得到遏制;全市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面穩定達標;土壤、固體廢物和海洋保護與監管水平明顯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效提升;生態安全屏障有效筑牢,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明顯提升。展望到2035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空氣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水平,水功能區穩定達標,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基本建成美麗惠州,打造成為美麗中國和美麗廣東建設新典范。
精細化管控大氣工業源、移動源和面源污染
該負責人介紹,《規劃》圍繞減污降碳、治污攻堅、生態提質、風險防控、治理效能等五大領域作出重點工作安排,制定了一批降碳、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修復重點工程作為《規劃》實施的主要抓手。
《規劃》提出,突出抓好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強工業、能源、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減污降碳力度,推進“3+7”工業園區綠色發展,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嚴格“兩高”項目準入,增強嶺東名郡綠色低碳發展動能。
值得關注的是,惠州市將創新手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氣工業源、移動源和面源污染精細化管控,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防控,強化臭氧污染天氣攻關攻堅;抓好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攻堅和重點一級支流治理,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以碧道建設牽引河湖生態擴容,推動水環境管理由“治污減排”向“提質修復”轉變;穩步推進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加強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分類管理。同時,加大力度強化海洋、固體廢物、農村等以往薄弱環節的污染治理,陸海統籌削減入海污染物通量,示范建設考洲洋、范和灣等美麗海灣;圍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三個環節,加快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廁所治理,全域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同時,實施自然和城市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充分發揮同緯度少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實施森林、濕地、海洋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構筑“北屏南灣,一江多廊”生態安全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監管,大力建設公園城市。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范。更加注重危險化學品、重金屬、新污染物治理,強化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環境訴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全方位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效能。用足用好地方性法規政策和環境經濟政策,做好環評管理改革、排污許可“一證式”監管服務,系統提升環境監測預警、監管執法、應急響應能力,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推動生態惠州大數據應用平臺完善和應用。(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
甘肅臨澤:春耕主打“生態牌”
雨雪加降溫,怎樣保護農業生產少受損害?
河北阜城:氣象服務迭代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國禮文創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發展
“慢火車”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彎道超車”
臨渭區:再掀春季造林攻勢,為助力鄉村振興 鉚足“虎勁”
提檔升級教育扶貧基金 助力鄉村振興再出新舉措
筑牢數字生態的制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