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 2022-03-25 02:37
3月8日一大早,嵐皋縣滔河鎮柏坪村48歲的村民李以金正忙著把幾袋炒玉米豆裝盒。
2021年9月,李以金的炒玉米豆廠正式投入運營。運營后,他以超過普通玉米市場價格一倍的標準收購鄉親們種的糯玉米,解決了村里上萬斤玉米的銷售難題。隨著產品的熱銷,他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帶動鄉親們實現增收。
高中畢業后,李以金當過教師、參過軍,后來離開家鄉走南闖北,進過廠、下過礦。2012年,他回到家鄉搞工程建設,積攢了一些資金,窘困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個人生活改善了,李以金卻并不滿足。“我祖祖輩輩是種莊稼的。我從小的愿望,就是能把玉米等農作物賣出好的價錢,讓鄉親們種莊稼也能增收致富。”無論走到哪里,家鄉的那些莊稼地不時會浮現在他的腦海里。
“以前農民愁啥?愁種莊稼不掙錢,許多人因此外出打工,導致撂荒地多。雖說我們這里是山區,不是糧食主產區,但每次看到地里沒種莊稼,心里總覺得不是滋味。”李以金說。
2021年,李以金收縮建筑業務,建廠子炒玉米豆。縣農業農村局支持50萬元,幫助李以金建廠。鎮黨委、政府幫助他聯系銷路,村上幫助他協調用地。很快,黃燦燦的炒玉米豆迅速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李以金不僅解決了村民們的玉米銷售難題,還帶動10多戶群眾通過進廠務工增收。
今年64歲的村民段純喜和老伴程仕方10多年來一直種糯玉米,但種出的玉米總是難以銷售。李以金把他們請到廠里當師傅,老兩口每天收入四五百元。“以金為人和氣,從不虧待我們。”段純喜說。
“剛起步,去年產量少,只有1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但我算了一下,還是覺得非常劃算。我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收購鄉親們的玉米,讓他們嘗到種糧食的甜頭。除去成本,我自己4個月掙了2萬多元。”李以金說,“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堅持下去,就能實現我和鄉親們共同的致富夢。許多人認為種糧食不掙錢,我覺得只要換換思路,種糧食也是大有可為的。”
隨著黨和國家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和防止基本農田“非糧化”政策的出臺,李以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做強“原生態莊稼鏈”,一定要靠種糧食帶動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貴州銅仁:建強農業基礎設施 確保糧食穩產增收
國際糧價大漲引出安全問題 中國受影響較小
農業農村部召開常務會議強調 堅持保安全提品質一起抓 不斷提升農...
我國糧食市場供應足 穩價保供有基礎
全國農業氣象服務專家組成立 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智庫力量
桃林套養土雞 奏響增收致富曲 河南淮濱積極開發特色產業推動鄉村...
返鄉種高端蔬菜 創業帶鄉親致富
孟總理:成立種子銀行避免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