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日報 2022-04-27 20:42
“我家就住拉薩河附近,在這長大。現在拉薩河的水質越來越好,所以我周末喜歡到河邊散散心,運動運動。”市民玉珍說。
隨著天氣回暖,每天傍晚出來散步的市民越來越多,周末和節假日還有不少市民開車或步行前來散步游玩,盡情享受燦爛陽光和愜意午后。
碧水藍天帶給市民濃濃的幸福感,折射出拉薩市污水處理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近年來,拉薩市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進拉薩河保護和治理工程,重點突出飲用水水源保護,拉薩河源頭保護與治理,全市水污染防治的良好態勢持續深化,各項綜合治理措施成效逐漸顯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污水處理能力曾是限制拉薩市城市發展的短板之一。2010年起,拉薩市開始建設首座污水處理廠,到如今,遍布全市的10座污水處理廠已能基本滿足日常生活污水處理需求。
濁水何以變清波?記者日前來到拉薩市目前規模最大、治污工藝最精細的拉薩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技術員萬倫為我們介紹了污水變凈水的詳細步驟。
該項目位于拉薩經開區,處于拉薩河和堆龍河交匯處。項目占地182.8畝,設計日處理污水13萬噸,自2016年7月正式通水調試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凈化污水20075萬余噸。萬倫告訴記者,從污水到凈水,一共需要四個階段8個步驟,耗時21個小時左右。經過“預處理+改進型AAO+深度處理+紫外消毒”等一系列工藝流程處理后達標排放,達標后的清水可直接排放到拉薩河,也可灌溉園林。
“我們利用活性污泥中硝化菌、聚磷菌等各類微生物,降解或者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的有機污染物,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萬倫說,“生化池出來的混合液在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后進入深處理階段,通過聚合氯化鋁電荷中和作用,聚丙烯酰胺的橋架絮凝作用在斜管沉淀池進一步除去污水中的磷等物質。”
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曾是污水治理的重難點。2017年起,拉薩市在達孜區、墨竹工卡縣、尼木縣、當雄縣、林周縣等五個偏遠縣(區)開始布局縣(區)污水處理廠。在墨竹工卡縣,跟隨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我們走進尼瑪江熱鄉污水處理廠,映入眼簾的分別是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最引人注意的是復合型人工濕地。技術員丁任祥告訴我們,復合型人工濕地是通過底部鋪設防滲漏隔水層,填充土壤、砂、礫石等基質,在上面種植菖蒲等植物,利用基質、植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整個污水處理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
“我們采用的是現階段國家最先進的生物凈化處理方式,采用一級凈化和人工濕地的處理方法,收集到的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目前,這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00噸,遠期至2030年,可達3000噸。”丁任祥說。
砂石廠產生的廢水也曾是拉薩河污染的重要源頭。隨著拉薩市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對砂石的需求持續增長,拉薩砂石生產系統所排廢水的處理、回收利用成為不可回避的課題。2021年8月,由西藏暢航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設的全區第一座污水“零排放”砂石廠在達孜區投產運營,技改后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小時可處理1200立方洗沙廢水。
項目環保方面負責人王海還告訴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回收砂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殘渣和廢水,并且能夠循環使用,阻斷了砂石生產對周圍環境和對拉薩河的污染。使用這套設備后,一是可以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節省水資源;二是泥水分離之后的泥土可用于植樹、回填行業;第三是減少了拉薩河冬季清淤的工作量。
截至目前,8縣(區)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4座、鄉鎮污水處理廠8座,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總量達22.06萬噸,已滿足群眾日常污水排放需求,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提升。
四川羅江:因村制宜發展生態休閑農業 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新一輪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正在進行——增加耕地,哪些...
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以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與銀保監會召開漁業互助保險改革工作座談會
農業農村部部署2022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工作
江蘇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部署全程機械化 促進油料擴種穩糧增...
我省投入近百億元推進美麗移民鄉村建設 水庫移民村,鄉村振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