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11-12 23:30
原標題:讓綠色成為海南農業的最靚底色——FAO海南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紀實
記者 宮宇坤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春日的海南陽光明媚,暖風習習,不久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海南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總結會在三亞舉辦。
隨著氣候變化、土壤退化、地下水污染等諸多挑戰加劇,傳統農業向綠色循環農業的轉變越來越重要和緊迫。FAO海南基于畜牧—沼氣(蚯蚓)—作物模式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技術援助項目于2020年在三亞啟動,執行期為2年。項目旨在突破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的局限,以達成資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以及資源高效利用的目標。
“這個項目除了節約效率、成本、資源和促進農民增收等優點外,還非常環保。項目克服了疫情影響,30多名本地農業技術人員受訓,掌握了蚯蚓養殖及蚯蚓糞肥和沼液使用的技術。450名來自海南各市縣的農民,先后從‘田間學?!厴I?!甭摵蠂Z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說,“這項技術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農業廢棄物,未來在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等方面前景廣闊。我們需要擴大項目實施范圍,確保更多農民受益。最令人欣喜的是,項目基于畜牧—沼氣(蚯蚓)—作物模式的相關技術可復制、可延續,海南可以與其他地區或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分享綠色循環農業方面的綜合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助力循環農業發展
在生態循環農業標準制訂和相應技術體系上,聯合國糧農組織經驗豐富,通過合作援助,旨在幫助海南省確定并開發出一系列適合推廣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標準體系。
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海南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提供了21萬美元的無償技術援助。為確保項目實施效果,海南省農業農村廳2020年、2021年分別安排30萬元人民幣專項資金,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投入33萬元人民幣用于硬件設施建設。
“我們以沼氣工程和蚯蚓生物處理技術為紐帶,在三亞市崖州北嶺黑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技術示范,將蚯蚓處理畜禽廢棄物和畜禽糞污沼液應用于芒果等種植,形成一整套關鍵技術和方法。”海南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負責人劉怡介紹,項目實施期間,示范區內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化肥用量降低30%以上,并且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區內生產的芒果品質有顯著提高。
“項目把養殖業、農業農村能源建設、種植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沼渣沼液養分管理技術規范,并通過參與式培訓的模式普及到農戶,以達成資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以及資源高效利用的目標,實現農業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海南省農業對外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周澤雄說。
海南自然資源稟賦獨特,擁有中國近一半的熱帶土地,空氣、水、環境質量一流,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氣候優勢,生態循環農業是海南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突出亮點。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的實施有效提升了海南畜禽糞污的轉化利用水平,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能源和肥源多級利用,形成了一整套生態循環農業規范,并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的模式普及到了農戶,不僅提升了農民、農業企業和政府管理者的安全生產能力,還引導大家在理念和行為方式上實現了變革,成為FAO全球經驗在中國運用的又一鮮活范例。”
“田間學校”幫助更多海南農民樹立綠色觀念
通過“農民田間學校”方式推廣“畜牧—沼氣(蚯蚓)—作物”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是海南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之一。2021年10-11月,項目組通過舉辦“農民田間學?!陛o導員培訓班,培訓輔導員30人。之后由輔導員、培訓專家和項目組主要成員分組負責,在海口、三亞、東方、文昌四地舉辦15間“農民田間學?!?,分6次培訓農民450人。
培訓班全程采用參與式教育方法,室內培訓與田間實習相結合,培訓內容涵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和技術、熱帶果樹和蔬菜施肥技術、農田生態系統分析、蚯蚓養殖和蚯蚓糞利用技術、沼氣生產和沼渣沼液利用技術等。培訓期間陸續編寫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項目技術手冊和“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指南,印發技術資料1000余份,輻射周邊農民1000余人次。
作為“農民田間學校”的一名輔導員,授課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令學員楊取學受益良多?!盁o論是理論知識積累還是培訓技巧、組織策劃方案,我都感覺豁然開朗,許多問題從理論上找到了依據,對原來在培訓工作中覺得不好解決的棘手問題也找到了切入點?!彼f,“培訓不僅讓我了解更多農業生態循環系統理論知識和實踐體驗,更讓我開闊視野、解放思想,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海南更多農民弄明白什么是農業生態循環系統、什么是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何保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和藍天白云、如何保護好生物多樣化,為子孫后代繁衍生息創造美好的生存空間,讓農民具有健全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觀念’?!睂W員馬思遠則學到了科學的施肥方法,他說,“培訓有效提升了我們的理論,轉變了我們的觀念,增強了我們的責任,現在我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充滿信心。”
學員劉一磊是文昌市重興鎮文魁村的重興斑蘭共享農莊負責人,他認為綠色循環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農莊推行產業融合發展,多元化實現鄉村振興,通過斑蘭林下經濟帶動當地村民增收,也在不斷探索如何通過產業提升達到更好的效益。”培訓后,劉一磊在農莊發動農戶開展綠色循環農業,他說,“通過培訓學習,明白了綠色循環農業的意義,在更多斑蘭訂單農業上采用綠色循環生產。斑蘭地里減少了復合肥的施放量,并進行沼渣、沼液及有機肥對比實驗,發現施用沼液、有機原料斑蘭生長比以前更加旺盛,且葉片呈鮮綠色。加工廠提取原材料后,發現斑蘭葉所含有亞油酸、角鯊烯等營養成分增幅明顯,在為農戶帶來種植增產效益的同時,斑蘭營養含量增加也增強了市場客戶的合作信心,帶來了更多新的種植訂單。未來我們將在農莊進行更多綠色循環農業實驗,探索有利于作物、有益于農民的鄉村振興模式,并將農莊作為綠色循環農業的交流基地與更多人進行學習分享。”
攜手FAO鋪就海南農業最靚底色
“海南有80%的土地在農村、60%的戶籍人口是農民、20%的GDP來自農業,海南的農業農村事業大有可為?!焙D鲜∞r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黃正恩表示,項目實施的總結為海南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省增添元素、豐富了內容,今后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農業綠色轉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讓綠色成為農業最靚的底色。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技術合作項目負責人回顧,“自1978年開始,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華實施了幾百個無償技術援助項目,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智力援助支持,為中國農業增產、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碑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了陰影,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更大挑戰。“中國農業農村部愿加強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深入合作,共同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減貧事業貢獻力量,也希望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華實施更多的技術合作項目,繼續助力中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相關負責人說。
文康農談到,過去幾十年,在中國農業農村部的直接支持下,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海南開展了富有成效的農業技術合作。從“安全高產冬季蔬菜”到“綠色循環農業探索”,從“可持續農業發展”到“可持續林業管理”,從國內項目到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海南的攜手合作不僅涉及各部門,而且超越國界。
結緣農業,友誼之手緊緊相握。文康農表示,海南自貿港發展的大背景將為雙方合作增添良好動力,聯合國糧農組織期待進一步深化與海南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和世界熱帶農業發展。
關于下達2022年第一批農機裝備團體標準項目計劃的公告
廣東省多措并舉推動數字農業發展
江蘇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奶業高質量發展
金塔縣:廢舊農膜回收助推綠色發展
海南三亞:萬畝稻菜輪作 耕地全年“不停歇”
海南??冢嚎萍假x能 助“荔”成長
海南自貿港出臺游艇產業促進條例 多項制度創新放寬管制
農業農村部:多措并舉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