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22-04-19 12:58
新華社成都3月31日電(記者 盧宥伊)72歲的覃政富生活在四川達州宣漢縣清溪鎮鑼寨村,今年初,覃大爺斥資千余元購入了一臺智能手機,每個月的花費不到百元。從“與在外打工的女兒視頻”到刷短視頻“瞧稀奇”,他開始逐漸接受并喜歡上了這種全新的交互方式。
覃政富做完農活就會去場鎮散步,如今他還多了一個興趣愛好——玩手機。新華社記者 盧宥伊 攝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智能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同步享受信息社會的便利。記者走訪四川省達州市多個區縣,發現數字經濟正在改變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手機里有“新農具”
“青花椒采摘季,我不用去基地,在家就能通過手機控制凍庫的溫度濕度。”四川達州,80后新農人黎春來向記者展示了他手機里的“凍庫遙控器”,通過一款手機軟件,他可以在家直接操作凍庫,還能看到花椒市場數據,方便分析、管理庫存。
“去年青花椒剛上市時大約28元,如果能通過凍庫管理,行情好時能賣到34元。”七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春來和他的合伙人管理著達州市達川區橋灣鎮2600畝青花椒產業。
80后新農人黎春來給記者展示可以遠程進行凍庫管理的app。新華社記者 盧宥伊 攝
手機里有“大市場”
“叮,您有新訂單了。”達州市達川區賴巴石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90后小伙楊強的手機里每天至少能收到2、30次這樣的推送。
過去,部分西部縣域地區由于交通條件欠發達,人才技術和資本難流入,農民常常遭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2014年,楊強回鄉創業,先后養過雞、鴕鳥、孔雀,因為缺乏經驗、信息閉塞,一度虧光了本錢。
絕望之中,他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一條站在泥濘土地里給自家土雞求銷路的視頻,沒曾想一下獲得了近40萬的點贊,網友紛紛留言給他鼓勁加油,滯銷的土雞和雞蛋很快銷售一空。
楊強的電商直播間吸引了幾位年輕人回鄉,在他的平臺工作。新華社記者 盧宥伊 攝
“我的手機里幾乎安裝了所有的電商平臺應用,現在還在指導周邊的鄉親們搞生產。”楊強和妻子嘗到了信息時代的甜頭。在區委區政府的幫助指導下,小兩口在廢棄的村小張羅起了電商直播間,向粉絲展示他們在柑橘地里勞作、制作臘雞的原生態生活,還吸引了幾個年輕人回鄉,在他的直播平臺工作,一個月底薪就有三、四千元。
手機里有“明白賬”
“確實很方便,我每個月的糧食補貼、帶病還鄉待遇發放情況,一點開就能看得到。”59歲的達州市宣漢縣蒲江街道明月村村民夏仕玖剛剛登陸“清廉鄉村”掌上平臺,就收到了一筆村財務支出信息推送。“以后想看村上的收入支出等賬目,不用專門跑到村委去了。”
夏仕玖通過“清廉鄉村”掌上平臺查看村上的賬務公開信息。新華社記者 盧宥伊 攝
2021年來,達州市宣漢縣紀委監委將全縣423個村(社區)的財務、項目、惠民政策等信息通過宣漢“清廉鄉村”掌上平臺實時動態公開,及時給村民交上一本“明白賬”。
四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自主投檔信息報送通知
四川修訂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 遏制耕地“非農化” 管控耕地“非糧...
新茶飲降價之后拼什么
中國自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什么農產品?
效應顯現!新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承擔大豆油料擴種任務
做好水產業防止耕地“非糧化” 四川省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
新版《鄉約》首期開播!手機上天天看的這些人來啦
2022年中央財政將實施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