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5-17 10:49
央廣網貴州4月7日消息(王勝世 張蕓)春日好時節,施工正當時。農業領域開始流行起來的“混搭”潮流農業新模式“魚菜共生”,已悄然入駐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金南街道荷花村。
這種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農業新模式,開啟了一條“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循環利用、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致富路。
“魚菜共生”種養殖模式,就是把養魚池內產生的肥水抽入生化處理區,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水中魚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轉變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后,將其流進菜池,待蔬菜將養分吸收完畢,將凈化的水再次排到魚池中,這實現了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生態平衡,科技力量成為農業經濟新引擎。
走進“魚菜共生”種養殖大棚,在未建設完成的內部,一半是整齊排列的魚池,仔細一瞧,魚池里的魚兒正自由自在地游弋;而另一半卻是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工人在搭建種菜架子、有的在無土栽培種植菜池邊上種菜,他們井然有序做著各自手上的活兒,緊抓時令忙生產。
貴州宇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成軍介紹:“我們魚菜共生項目主體已經全部建設完成,共建設40個魚池,現在已經投放15000尾不同的魚苗品種,預計一個季度每個池子可以產出3000斤左右的成品魚,一個季度我們總的產量在12萬斤左右;我們已建成26個菜池,已經陸續開始育苗和栽種蔬菜,預計六月中旬,每個菜池的產量在400斤左右。”
據悉,目前“魚菜共生”大棚內已投放德國鏡鯉、黃骨魚、中華鱘、鱸魚等多種類魚苗,種植大蒜、生菜、芹菜等多種蔬菜。“魚菜共生”項目不僅能帶動周邊農戶掙錢,還能讓農戶了解學習“魚菜共生”這一新型的種養殖模式,幫助種植戶依靠現代科技,走上致富之路,助推鄉村振興。
發展中藥材產業 大英開出致富“良方”
山西大寧:引進花卉產業 走上致富之路
【續寫春天的故事】山東在城市更新中探索歷史文化保護新路徑
科學種糧智能育菇數字養魚——一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轉型見聞
為寧夏慘劇致哀:致富雖重要 安全請記牢
天津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021年貴州實現新增減稅降費165.45億元
內蒙古:“紅果果”成村民致富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