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 2022-04-11 09:37
3月28日,華陰市羅敷鎮仁和村,家庭農場里櫻桃花開惹人醉,街道干凈整潔,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錯落有致,文化活動廣場上村民們跳廣場舞、鍛煉身體,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遇事有人管、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幫、發展有人‘帶’,咱村日子美得很,越來越有奔頭了。”村民史海峰告訴記者。
“過去村里巷道生活用水排放沒有專業收集設施,一下雨積水就溢到路上。現在設施建好了,既方便又衛生。”
“以前村集體經濟發展慢,大家掙得少。現在發展好多了,咱收入也增加了。”
……
談起仁和村的變化,村民們有說不完的話。“最近,村黨總支還要開會和大家商量今年產業發展的事兒,我們都準備發言,一起為村子發展‘出點子’。”村民王小玲說。
仁和村何以“蝶變”?
2021年,華陰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百日攻堅”活動,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筑起一座座服務群眾、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仁和村現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2個,黨員59名。通過開展“百日攻堅”活動,該村黨組織面貌煥然一新:黨內組織生活規范,工作運行機制完善,基層基礎保障到位,活動陣地建設標準。
“針對群眾反映的人居環境改善中存在的問題,在‘百日攻堅’活動中,羅敷鎮黨委和村‘兩委’班子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有關單位,爭取資金支持,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污水處理站,鋪設污水管網1200余米,并對整村明渠加裝蓋板,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群眾都很滿意。”仁和村黨總支書記金爭選說。
為了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仁和村積極利用村集體閑置資源,對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升改造。如今,該村建筑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設施配備齊全,集服務、議事、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活動陣地已經啟用,可為群眾提供各類精準服務。
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去年以來,仁和村與鄉村振興對口包聯單位華陰市教育科技局積極探索,用農業科技助力大櫻桃、草莓等果蔬產業提質增效。同時,村上拓寬銷售渠道,“線上+線下”解決了特色農產品銷路不佳等問題,去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純收入5萬余元。
仁和村以黨建促發展的實踐,只是華陰市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華陰市以“大聚合強黨建行動”為統攬,以系統化思維、模塊化推進、精細化管理“三化”為抓手,持續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系統化思維,全局部署謀劃。去年底,華陰市率先在渭南市印發《關于開展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攻堅月活動的通知》,扎實組織對所轄基層黨組織進行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從組織體系設置、班子隊伍建設、黨員管理教育、黨內組織生活、工作運行機制、基層基礎保障、活動陣地建設七個方面入手,提高標準、拉高標桿,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模塊化推進,分批整鎮創建。按照“整鎮推進、整市提升”的工作思路,華陰市確定華西鎮、羅敷鎮為首批整鎮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創建示范鎮,以華西鎮友誼村,羅敷鎮仁和村、五里村作為示范樣板村,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黨建觀摩活動,引導全市其他111個農村黨組織比學趕超,推動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整體提升、全面過硬。
精細化管理,規范工作標準。華陰市以“硬件量力而行,軟件盡力而為”為原則,以軟弱渙散村、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重點村)為重點,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結合各村實際,“一村一策”制定工作方案,不斷鞏固“百日攻堅”工作成效,常態化開展規范提升工作。
截至目前,華陰市共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8個、市級標準化示范村11個。
中國官方:2025年基本建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機制
甘肅玉門:賦能“羊”產業 打響“羊”品牌
貴州黔南三都縣生態養魚助力產業振興
陜西省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械田間試驗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
2021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0385億元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國海洋經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綠色低碳成發展亮點
田間地頭“藥味”濃 產業鏈上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