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 2022-04-11 14:01
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最高海拔1200米,曾經的雙石村,生存條件惡劣。2017年底,駐村工作隊到來后,把茶葉作為村民增收的產業來發展,經過幾年努力,雙石村發展1600畝綠茶和4500畝油茶,并開辦了制茶廠,曾經的撂荒地,如今已長滿茶樹苗。
十里八鄉遍地茶 春風一夜冒新芽
在蜿蜒的盤山公路旁,一片層層疊疊的茶園,坐落于青山綠水間。又是一年春茶開采時,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吐露新芽,茶香滿園。遠遠望去,碧綠的茶園,一眼望不到邊,蔚藍的天空和綠色的茶園融為一體。
清晨,茶農結伴上山,挎著小竹簍穿梭于茶園中,按照單個芽頭的標準,一雙雙巧手上下翻飛,在翠綠的茶壟間熟練地掐采新茶嫩芽。
茶香滿山崗 村民樂開顏
對于雙石村民來說,春是收獲的季節。春日的陽光和雨露,以及一年來增收的希望,都藏在了這一片片嫩綠的茶葉里。
清明節前,村民們便活躍在修剪整齊的茶園,忙于收獲今年的第一籃“茶經濟”,伴隨著指尖在茶葉間飛舞,一片片綠芽裝入簍中,村民抖了抖竹簍,臉上樂開了花。
據茶農胡澤軍介紹,采茶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亂采。其主要的技巧就是茶葉不能掐,只能掰,必須要達到“一葉一芯”,因為要求嚴格,茶葉采起來就慢,一天一個茶農只能采2—3斤鮮茶葉。
“全村實際茶園面積在1500畝,今年可投產的茶葉面積在1200余畝,現在我們全村每天上山采茶的茶農有150—160人。”中塘鎮雙石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運洪每天活躍在茶園里,看著茶葉豐收,臉上難抑喜悅。
茶農將茶采摘后,送往淼華茶廠,茶廠的工人師傅們對茶葉進行抽濕、凋萎,達到加工的標準之后,便進行殺青、成型、炒干,最后一部分做成龍井扁茶,一部分做成毛峰。
中塘鎮雙石村黨支部書記向國永說:“像這樣的成品茶,能夠產6000斤,按500塊錢一斤,產值能達到300萬元,帶動了170余戶種茶戶,戶均增收12000元。”
盤活撂荒地 結出“致富果”
“馬巖三層巖,紅苕洋芋頓頓來。”這樣一句順口溜,曾經用來描述中塘鎮雙石村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落后的群眾生活。如今,這片土地已是滿山的經濟林,初見實效的成片茶園和各式的小洋房。
隨著產業發展越來越好,青壯年返鄉創業的越來越多。他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只需守著這片產業就可以致富奔小康。
曾經的撂荒地變成了現在的經濟林,曾經種下的茶樹苗,已經結出了“致富果”。
據王運洪介紹,雙石村茶葉發展已經有1500余畝,油茶發展有4000多畝,茶葉完全投產以后,可以實現產值900余萬元,油茶完全投產后可以實現產值1000余萬元,下一步,雙石村將圍繞“建設雙石三元,打造美麗雙石”的構想,把雙石村建設成為一個美麗、宜居的好地方。
【西藏】莊嚴在日喀則調研“三農”工作時強調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
寧夏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助農增收
田間地頭“藥味”濃 產業鏈上穩增收
確保農業穩產增產 農民穩步增收 農村穩定安寧
朝天區:核桃春管 管出增收好“錢”景
春日米易枇杷香 農民增收采摘忙
養豬合作社贈送豬苗助農增收
新疆墨玉縣:肉羊產業升級 群眾增收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