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 2022-04-12 00:54
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11日電 (通訊員 高成忠)“去年我家種植10畝中藥材,蘭州海關駐村工作隊聯系農業專家幫我提高種植技術,收入兩萬多元,今年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增加收入。”扎那山村村民朱桂榮笑著說。
位于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蓮麓鎮的扎那山村,海拔近3000米,是一個以漢族和藏族為主、總人口不足300人的小山村。曾經的扎那山村,山大溝深,貧困人口占比較大。在地方政府和蘭州海關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扎那山村村民與全國人民一道走上小康之路。
朱桂榮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女兒上大學,家庭支出較大。在蘭州海關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幫助下,朱桂榮一家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和蜜蜂養殖產業。2021年,朱桂榮一家人均收入超過9000元,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
作為蘭州海關5個定點幫扶村之一,該關因地制宜,利用扎那山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逐步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不斷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康美公司是康樂縣最大的牛羊養殖、屠宰、加工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蘭州海關幫扶下,該企業不斷完善質量安全體系,完成對美國推薦注冊,牛肉醬罐頭等系列產品實現出口。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扎那山村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17戶農戶發展養殖業,除養殖收入外,合作社每年給每戶分紅1500多元,村民收入顯著增加。
“今年村里計劃種植當歸、柴胡、羌活等中藥材220畝,養殖合作社帶動全村約三分之一村民增收致富,產業興旺,日子也更紅火!”村民石增壽說。
“村里水、電、路樣樣通,家門口就是新修的文化廣場和健身廣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傍晚時分,藏族姑娘卓拉準時帶著音響設備來到村文化廣場,帶著大伙歡快地跳起廣場舞。
“過去村里沒有路燈,村民出行都得帶上手電,山路難走還容易摔倒受傷,有了蘭州海關安裝的路燈,老人孩子再也不怕走夜路了。”扎那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石亞平說。
近年來,蘭州海關還積極幫助扎那山村改善環境,在扎那山村等5個定點幫扶村安裝路燈142盞,硬化村社道路7公里,改造升級衛生廁所40戶,改造危房23戶,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動力電入戶,實現供電穩定,完成自來水管網鋪設,自來水入戶率達100%,修建村小學(含幼兒園)1所,村民文化廣場1處,文化舞臺1座,籃球場1個,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扎那山村,山清水秀,生態宜居,干凈整潔,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龍門縣:文旅融合喚醒“沉睡”資源 以文化振興帶動產業振興
文旅部等六部門合力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抓實鏈長制 奮進十四五 | 聚焦平涼文旅康養產業鏈 寫好強鏈補鏈...
《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政策解讀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
綠水青山出好茶——古丈縣茶產業探秘·品質篇
數字化給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江蘇明確八大行動、20項重點工程 文化產業迎“春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