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19:55
春日的敘州區一山一凹綠浪似海,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數萬畝茶園一派春意盎然。為提高傳統優勢產業茶產業的鏈條延伸,近年來敘州區不斷推進“一三產業融合”,通過茶
春日的敘州區一山一凹綠浪似海,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數萬畝茶園一派春意盎然。
為提高傳統優勢產業茶產業的鏈條延伸,近年來敘州區不斷推進“一三產業融合”,通過茶產業帶動旅游發展,以茶興旅、以旅促茶,探索出一條茶旅互動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進而形成“茶旅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念好“茶經”助農增收促發展
悠悠碧水清,巍巍茶園綠。有著“敘州屋脊”之稱的天宮山,因雨量充沛、四季云霧繚繞,負氧離子含量高,符合“高山云霧出好茶”的茶樹生長自然要素條件而成為敘州區高山綠色有機茶基地,也是西南地區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的高山茶基地。
據介紹,柏林灣、羅元洞等天宮山的部分茶基地已連續18年通過中農質量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連續15年通過了國際歐盟(IMO)質量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優異的生態資源和優質的茶葉品質,賦予了天宮山茶葉“一葉嫩芽富一方”的神圣使命。
近年來,敘州區以優質高山綠色有機茶為發展方向,精研高檔有機茶加工技術,以發展生態綠色有機茶為產業核心,在種茶、采茶、制茶等環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促進茶產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此外,還采取“公司+專合社+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統一管理、統一采收,在保障茶葉品質的同時,讓農戶實現增收,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多贏”。
資料顯示,天宮山高山綠色有機茶基地現有茶園面積4.2萬畝,培育有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1個、市級茶葉龍頭企業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個、家庭農場52個。
在梯級龍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逐漸形成了“天宮”、“亞琴”、“葉花春”、“盛世香茗”等主要茶葉品牌,茶葉種植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為區域鄉村振興注入了產業的“源頭活水”。
“目前合作社里的農戶有378戶,平均每年他們能有一萬五以上的收入,最高的一戶有五六萬。”宜賓川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學江說,下一步,合作社還將進一步做精做強茶產業,在技術培訓和統防統治上下功夫,促進茶農持續穩定增收。
“顏值”變“價值”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山清水秀,佳景如畫,以茶興旅,游人如織。這是敘州區近年來圍繞茶產業發展努力的另一個方向。盡管茶產業已成為敘州區的主導產業,但尋求茶產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機遇,敘州區寄希望于茶旅融合。
原因很簡單,敘州區茶葉主產區的天宮山,生物、自然、歷史及茶園的體量,都有具備打造國家級旅游項目的潛質。
據區域旅游資源普查,天宮山的自然旅游資源有8個主類17個亞類和39個基本類型,包括包家巖、道海寺、龍冠子等地貌自然景觀40多個,有年羹堯居住地碾子坪、八仙舊跡等人文歷史景點10多個,在2019年還獲得了“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的稱號。
這為敘州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為做活、做好茶旅融合發展文章,帶動村民吃上生態飯、旅游飯,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敘州區推進建設了天宮山10萬畝高山綠色有機茶融合發展示范園區,為茶產業發展拓展拓寬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價值。
“茶葉、旅游、文化”,千年茶海、人文圣地、交通要地……
在梳理了相關價值要素后,敘州區編制了《宜賓市敘州區茶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22))》,其中提到了以“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振興示范區”三區共建為抓手,按照“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產業園區變度假區”的發展理念,賦予天宮山茶文化內涵,講好天宮山茶故事,啟動了茶韻廣場、茶經館、天梯塔、九重天門、高端民宿等工程建設。
同時,還聯合中鐵十八局集團、海爾集團、斯維登集團等央企上市公司,傾力打造天宮山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并結合中青旅和海南農墾聯合開發項目提出“冬住海南,夏住天宮山”的高品質文旅康養開發構想。
這是敘州區充分利用茶史古跡、生態優勢,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建設茶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一次嘗試,也是助推當地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努力。
如今,“茶山變金山”“茶園變公園”已成為敘州區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未來敘州區將通過5至10年的持續投入和建設,把天宮山建成集茶葉種植與示范、初精深加工與展示、技術創造與應用、品牌創新與市場運營、茶旅文化與采摘體驗融合發展的茶旅融合樣板區和茶科技孵化區。
河北: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基礎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無錫學院:答好高質量“就業卷”
財稅政策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更好發揮財稅職能 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青海全力推進“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應用實施
吉林省:本輪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春...
西藏各地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