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 2022-05-05 14:42
當前生豬市場處于異常復雜的內外環境當中,產能去化和需求疲軟交織,飼料市場巨幅震蕩,疫情防控嚴峻程度為近兩年之最,強力擾動了生產、物流和消費秩序,政策調控和企業擴產之間的博弈也是暗流洶涌。按照2021年能繁母豬存欄的變化趨勢,現階段應為市場供應量頂部和價格底部;但見底之后,豬價回升的強度和節奏,則受到上述因素的持續影響,其不確定性大大增強。我們認為,在市場反復筑底的過程中,后市尚難言樂觀,管理層和企業都有必要在生產端和需求端做好預期管理,防止或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目前生豬產能還在去化的過程中。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4268萬頭。3月份產能去化有加速趨勢,因飼料原料價格居高不下,近期雖有回落,但整體價位仍明顯高于年初。飼料成本在養殖成本中比重上升了5-10個百分點。豬企在豬價低迷和成本走高的積壓下,虧損情況有所惡化,一部分企業在改善母豬存欄結構的同時,也開始被迫淘汰繁育指標正常的適齡母豬。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差和資金不足等原因,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和散戶的去化程度還要高于規模場。估計3月底能繁母豬存欄在4200萬頭左右,環比下降1.5%左右。自2021年7月以來已經連續9個月環比下降,累計降幅約為8%。

根據2021年能繁母豬存欄的數據推算,今年4-5月份應為育肥出欄量的頂點,也即豬價的絕對底部,這一點基本成為市場共識。在這個微妙時刻,管理層進行生豬市場調控,多次強調要保持生豬生產穩定,而不是單純強調去產能,反映出政策導向既要讓產能和價格回到合理區間,從業者能有利可圖;又要防止豬價過快上漲,以免和糧價形成聯動,造成通脹壓力。3月份以來豬糧比價持續低于5:1,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3批5次凍豬肉收儲活動,收儲量接近12萬噸。從收儲的政策效果來看,豬價并未有明顯回升,但收儲力度和頻率卻并沒有因此加碼,相反還有減弱的跡象。第4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的消息在4月初就公布了,總收儲量為4萬噸,但實際執行時間則為4月14日。這說明政策面在調控時已經相當審慎,盡量避免釋放后市過分樂觀的信號。
實際上,按照2021年9月發布的生豬產能調控方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為4100萬頭;當月度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區間(含95%和105%兩個臨界值)時,為調控的綠色區域,以市場調節為主,不需要啟動調控措施。按上述數據估算,2月末存欄量為正常保有量的104%,3月份估計只有102%,已經處于綠色區域。
我們看一下市場調節下的上市豬企的銷售業績:
2022年3月份,牧原等10家上市豬企銷量合計約1150萬頭,為歷史最高紀錄,環比增幅超過60%,同比增幅超70%。1-3月累計,銷量接近2900萬頭,同比增幅超過50%。其中牧原股份在3月份銷售598.6萬頭,同比增長111.3%,為單月生豬出欄量最高的一個月份。另一個同比翻番的企業是溫氏股份,本月銷量144.8萬頭,同比增幅高達143.6%。可見生豬市場供應壓力還在繼續增加。

從銷售體重的數據來看,3月份牧原、溫氏、正邦等平均銷售體重相比2021年夏秋時期下降明顯,但與年初相比則已經開始回升。國家生豬市場發布的成交均重數據在3月份約為115公斤/頭,明顯低于2021年上半年130公斤/頭的水平,變化趨勢和幅度均大體相符。這說明前期大豬已經基本出清,銷售體重的下降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銷量增長對市場供應的壓力。但由于銷量增幅過大,我們認為這種抵消作用是有限的。

從銷售結構來看,仔豬銷量占比有增加趨勢。其中牧原在1-3月累計銷售81萬頭,占比約為6%,雖然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148萬頭和19%;更遠不及2020年一季度的40%,但相比去年第三、四季度則有大幅上升。這一數據也得到了機構調研的驗證。在頭均虧損500元的利潤水平下,往年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都會嚴重受挫。但根據新牧網的調研結果,目前仍有部分種豬場的種豬和仔豬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排期甚至到下半年。7公斤仔豬的售價在280-380元不等;15公斤仔豬售價則在350-460元之間,較年初普遍上調50-100元。這說明盡管目前仍然虧損,但部分外購育肥養殖戶對后市已經趨于樂觀,對仔豬采購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升。這些豬場通常能夠有效控制養殖成本,有效對沖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風險,在非洲豬瘟防控方面也有成熟的方法體系。此外部分規模企業在資金方面仍然游刃有余,已經在著手逆勢擴張抄底布局。
但這一判斷是否正確,仍有待于市場的檢驗。按目前仔豬價格,仍需上漲至少100元/頭,繁育利潤才能回到盈虧平衡線。而對于育肥環節,即便按當前最樂觀的成本數據推算(即15公斤仔豬價350元,料肉比2.8,飼料成本4元/公斤,其他成本350元等),按出欄體重130公斤,其完全成本也不低于2000元/頭,即保本豬價應在15元/公斤;如果考慮到仔豬漲價、飼料物流受阻等風險因素,保本價估計不低于16元/公斤。這就意味著,如果下半年豬價回升幅度不及預期,現階段積極補欄的養殖戶將陷入更嚴重和更長期的虧損。
我們認為在調控生豬市場的同時,必須要防止生豬生產的大起大落,也就是要加強預期管理。
從產能預期管理的角度看,當前收儲力度過大,或者產能去化速度越快,市場對豬價后市的預期就越樂觀,試圖抄底市場進行擴產的勢頭就越猛,從而再次陷入虧損泥潭。而且由于規模化程度的提高,豬周期長度會明顯縮短,可能每隔一兩年就發生一次市場超級大震蕩,這樣就完全背離了產能調控政策的初衷,更不利于生豬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需求預期管理的角度來看,由于化肥及能源漲價、天氣干旱、烏克蘭減產等方面的影響,2022年國際糧價大概率是要繼續上漲的。特別是大豆,還迭加了美國玉米大豆競爭面積的問題,由于種植收益預期的差異,今年大豆肯定要減面積。中國作為主要的大豆和玉米進口國,如何管控飼料成本上漲風險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去產能速度過快,雖然短期內會形成對飼料需求的抑制,但同時意味著后期豬價很快回升,各類養殖主體會開始大規模補欄,對大豆和豆粕的需求會報復性增長。這樣國外供應減少迭加國內需求快速走強,豆粕和玉米價格可能會直接爆炸,最終損害的還是生豬產業本身。
豆粕數據:現貨波動大,關注疫情影響域供需
【肉牛大數據】肉牛產業或將維持超長景氣周期
江蘇鹽城建立水產養殖和苗種生產單位監管數據庫
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管理規范》
衡水王同岳鎮抓實招商引資增強發展動力
如何預防生豬呼吸道疾病
海關總署:四方面推動實現“進出口保穩提質”的預期目標
應急管理部:全國森林草原火災24小時撲滅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