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西新聞 2022-04-18 07:36
聲聲布谷春耕醉,犁軛農夫下地忙。在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樂勇村,新建起的高標準農田地塊平整、渠網配套、路網縱橫,農民灌水、犁地、耙田、栽秧苗……一幅忙碌有序的春耕春種圖景正徐徐展開。
“現在種田輕松多了,以前都是大小不一、散亂分布的‘巴掌田’,這兩年政府投資了1300多萬建設高標準農田,現在水渠路網都通了,小塊田變成大塊田,我們農民種糧更便利了!”農戶盧志寧忍不住夸贊。
樂勇村曾是自治區級貧困村,雖然長期有種稻傳統,但“巴掌田”“插花地”的土地條件曾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因素,脫貧攻堅期間,優質稻作為當地“3+1”特色產業得到大力扶持發展,金陵鎮做足“提”的工作,爭取上級資金1300余萬元,建成旱能灌、澇能排、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進一步夯實當地糧食生產基礎,推動糧食生產量質雙提,實現每畝年增產300斤,年增收1450余元。
糧田變良田的同時,糧食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惠農政策進一步激發農戶種糧積極性。為做好2022年惠農補貼發放工作,金陵鎮做細“補”的工作,多次召開部署會議,鋪開工作網格,通過村村通大喇叭、微信群、入戶宣傳等形式,向農戶廣泛宣傳,并同步成立督查專班,確保應享盡享,不漏一人。
“前段時間村干部來給我們宣傳今年的種糧補貼政策,我現在種糧總共有12畝地,各項惠農補貼加在一起能得到不少資金,更堅定了我們種糧的信心?!睒酚麓迕撠殤舯R立生高興地說。當前金陵鎮已積極引導廣大農戶申報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同步推進全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申報工作,針對脫貧戶實施特色產業以獎代補項目,將覆蓋全鎮13000余戶農戶。
在嚴保原有種糧面積的基礎上,金陵鎮還做實“改”的工作,通過實施“旱改水”項目,對中低產旱地和低洼易澇地實施重新編整,改造為優質水田,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并積極引企入村,推動機械化作業,扎實提高生產效率。
在金陵鎮居聯村,經過“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的300余畝農田里,大型旋耕機正穿梭其中,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春耕春種工作。“這一片原來是種植南瓜的旱地,產量不高,收益也一般,現在經過‘旱改水’項目的實施,不僅耕地質量有效提高,還有公司參與種植經營,機械化犁地、插秧,一天能種二三十畝,省時又省力!”居聯村支書李紅玲站在田埂指著來回穿梭的鐵牛說道。從“鎬鋤鐮犁”到“金戈鐵馬”,早稻種植按下“快進鍵”,如今鏡面似的水田已插滿翠綠的秧苗,7月份中下旬迎來早稻的成熟與收割。
春時貴如金,為護航春耕有序高效進行,金陵鎮做嚴“護”的工作,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形成鎮村坡隊四級網格,成立“日巡+夜查”巡查隊伍,建強執法力量,嚴厲打擊耕地“非農化”違法用地行為,同時,狠抓疫情防控不松懈,嚴把農村地區宣傳、排查、管控各個防疫環節,引導農戶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務農,實現防疫春耕“兩不誤”。
據了解,2021年,金陵鎮糧食產量達到1.62萬噸,超過目標指數300余噸。2022年,該鎮計劃春播面積5.06萬畝,其中糧食面積1.59萬畝,蔬菜面積4.35萬畝。該鎮還將持續推進1.3萬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支農惠農政策實施,精準引導農技入村到田,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地落實,奮力實現夏糧豐收。
科技解鎖智慧春耕“新姿態”
吉林長春:多舉措助力春耕生產
印江:春耕好時節 黃精管護忙
門頭溝區齋堂鎮西胡林村不負農時不負春,搶抓農時忙春耕
引金融“甘霖” 潤澤春耕備耕
湖南衡東:播種拋秧機械化 田間地頭春耕忙
春耕時節訪磷肥:破解“用的喊貴、賣的喊虧”難題
湖南湘鄉市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雙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