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7:51
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技術(不開胸行主動脈瓣膜置換)2002年4月16日,一項改變心臟介入診療歷史的新技術——TAVR誕生。
歲月如歌,時節如流。
20年轉瞬即逝,TAVR也從最初的荊棘遍布走到現在的花開滿天。
今天,是TAVR 20周歲的“生日”。
回首20年走過的路,在這段荊棘與鮮花遍布的征程中,總有時光易逝之嘆,也總是欣悅滿懷。
為紀念這段偉大的征程,2022年4月1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發起,與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共同主辦的“TAVR 20 周年紀念活動”,在無數人的期盼中如約而至,以別出心裁的方式為TAVR“慶生”。
在一段段催人奮進的故事,
一個個發光發熱的名字中,
鋪開一幅TAVR 2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
在對往事點點滴滴的回憶中,
走進這一段砥礪奮進的崢嶸歲月。
—— 20 開場 ——
來自先驅們的殷殷囑托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任何一項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始,都承載著開拓者和先行者的勇氣和精神。
這場紀念活動,當然少不了這些先驅們的身影。






我國TAVR領域的先行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世界TAVR領域的開拓者:2002年全球第一例TAVR完成人Alain Cribier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心血管病中心、歐洲結構性心臟病先驅Horst Sievert教授以及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結構性心臟病CT影像學領域奠基人Hasan Jilaihawi教授,這些與我們交流密切,對中國TAVR發展做出特殊貢獻的“老朋友們”,紛紛發來對TAVR 20 周年的祝賀以及對中國TAVR發展的認可和期許。
“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慶祝TAVR技術開展20周年,一起見證這一重要的有紀念意義的時刻。”
從2002年4月16日全球第一例TAVR完成以來,介入心臟病學進入嶄新的領域。20年來,隨著TAVR器械的不斷改進創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循證醫學的不斷推動,使這項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得以推廣應用,已經有80余萬患者獲益,發展成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
雖然中國相比歐美國家TAVR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技術水平和器械研發都在不斷進步。
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能在全球范圍內成為TAVR的大國和強國,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醫生加入TAVR這個“大家庭”,為全世界的瓣膜病患者做出自己的貢獻。
回溯TAVR歷史,向往光明未來
世界TAVR發展之初始
偉大的成就往往緣起于小小的夢想。
TAVR的歷史也是肇始于1989年Andersen教授一剎那的靈感迸發。

活動現場,丹麥Leif Thuesen教授作為Andersen教授的好朋友,在線上帶領大家回顧了1988-2002年TAVR“史前時代”的故事,揭秘這段從Andersen教授靈光一現的奇思妙想,到孤勇探索研發出第一款動物球囊擴張瓣膜,再到研究結果不被認可頻頻受挫的在“黑暗”中默默前行的歷史歲月。
TAVR20年黃金發展之路
當2002年4月16日,Alain Cribier教授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TAVR手術,世界終于看到了TAVR的價值,TAVR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高潤霖院士從TAVR的世界視野和中國發展兩個方面,帶來2002-2022年TAVR黃金20年的發展之路。高潤霖院士分享了世界先行者們的工作實踐、TAVR循證學研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進展和瓣膜器械的更新迭代等世界和中國TAVR的發展歷程。并提出,隨著技術和器械不斷完善,適應證逐漸擴展,TAVR經過20年發展,已經從一個“嬰兒”成長為“青壯年”,中國TAVR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而且未來將會成為國際領域中的重要力量。
TAVR發展道路上雖然還會面臨眾多挑戰,但是這些挑戰都是可以戰勝的,TAVR的前程無限光明。
—— 20 初始 ——
中國TAVR踏出的“第一步”
勇敢踏出第一步,是實現美好夢想的開始。
中國與TAVR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010年10月3日,葛均波院士團隊采用Core Valve瓣膜成功完成中國首例TAVR手術,中國與TAVR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十年后,這位85歲的患者因為瓣膜衰敗再次入院,葛均波院士又為其進行了第二次TAVR手術,這也是國內首例TAVR衰敗再TAVR的手術。兩個第一,不僅見證了中國TAVR的偉大發展變遷,也展示了中國TAVR人不斷開拓的偉岸情懷。
首例國產瓣膜植入的辛路歷程

高潤霖院士、楊躍進教授、吳永健教授和徐波教授接受宋光遠教授采訪,通過短片的形式,分享了中國首款TAVR瓣膜研發與臨床試驗的辛路歷程,回顧這段果敢向前、一馬當先的歷史。
在第一例手術成功后的兩年時間,中國沒有常規進口瓣膜,更沒有國產瓣膜,只能通過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TAVR技術的探索,整體發展緩慢,國產瓣膜的研發迫在眉睫。
高潤霖院士、吳永健教授團隊毅然擔起了這項重任,踏上了中國首款TAVR瓣膜的研發與臨床之路。2012年9月10日,隨著中國第一臺國產瓣膜VenusA-Valve手術的成功,中國TAVR之路正式開始。

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彩
在世界TAVR蓬勃發展的滾滾洪流中,中國雖起步較晚,但絕對是一股無法忽視的重要力量。不斷挑戰極限、不斷追求創新、不斷開拓發展,不斷在世界TAVR領域閃爍著獨有的中國光輝。
敬畏生命,百歲高齡患者的TAVR治療

2020年底,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團隊為102歲老人成功實施心臟換瓣手術,這場挑戰極限的手術,一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和驚嘆。此次活動,手術的親歷者北部戰區總醫院徐凱教授和王斌教授帶來了這場“百歲老人開心門”的精彩病例的術前術后,講述和患者的“不離不棄”。這場手術背后,讓我們看到的是醫者的擔當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首次亮相國際舞臺,首次TAVR與世界對話

2014年9月1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吳永健教授團隊受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年會(TCT)大會邀請轉播一例TAVR手術,這是中國TAVR專家首次走出國門,在國際性大會上轉播TAVR手術,更是第一次采用國產瓣膜轉播一例當時被世界視為禁忌癥的二葉瓣TAVR手術。高潤霖院士、楊躍進教授、吳永健教授和徐波教授提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激情澎湃,激動不已,以短片的形式為大家講述這一高光時刻的“臺前幕后”。
手術大獲成功,首次讓世界見識了中國TAVR的力量,中國在世界TAVR舞臺上初露鋒芒。
創新,加快TAVR發展進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從TAVR在中國的發展概況、國產器械創新、技術創新和人群及臨床研究這四個方面帶來了關于中國TAVR創新的發展進程和思考,并提出了以臨床醫生為核心的創新中心模式,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提出了重要參考。
規范化培訓,是TAVR技術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茂教授介紹了TAVR時代國內學術平臺建設的問題:以中國結構周、CHINA VALVE (HANGZHOU) 和PCR-CIT CHENGDU VALVE為代表的瓣膜病治療專題學術會議,這一系列學術平臺搭建的目的就是規范化培訓。未來,希望更多專家投身于學術平臺的搭建和推廣中,為中國TAVR技術的健康、有序、規范和科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少年強則國強”在探索TAVR的征程中,新一代青年術者繼承前輩們開拓進取的精神,終將挑起中國TAVR發展這條“大梁”。
本次紀念活動發起人,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組長吳永健教授介紹到,為紀念世界首例TAVR開展20周年,對過去的致敬,對未來的憧憬,特開設了《TAVR 20周年紀念征文與巡禮》欄目,向社會宣傳普及TAVR相關的歷史及知識。

流年似水,歲月如詩。亞太結構青年俱樂部的黃金會員們也在活動中集體表演了《生命不會忘記》的詩朗誦,以詩歌獻禮TAVR 20周年。從他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中國TAVR領域新一批生力軍的朝氣和蓬勃,更看到了中國TAVR的未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吳永健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茂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武漢亞心總醫院蘇晞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趙仙先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宋光遠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文志教授主持,國內眾多領域知名專家共同在線上參與并見證了這場活動。
回憶過去,亦是昭示未來,展望未來,亦是開創時代。
在探索TAVR技術的浩瀚宇宙中,還有著無限的未知和遐想。TAVR 20周年紀念活動,以“砥礪二十,逐夢追光”—探尋TAVR發展之光為主題,在如電影般的一幕幕發展過往中,找尋一個個閃光點,并感受開拓者、前行者、創新者的精神,汲取不斷前行的力量。


柳州以“壯族三月三”為契機弘揚傳統文化回眸之柳城篇
保護利用綠水青山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紹興越城主打“文化旅游牌”...
柳州柳南區流山鎮歷史文化故事探秘之四:歲月不語 唯石能言
去年全國森林火災起數歷史最低
世界糧價創歷史新高,東北疫下保“糧倉”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報告稱食品和農產品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
天津港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創歷史新高
一起向未來!習近平盛贊“兩個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