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食品 2022-05-17 08:07
四月中旬的低溫陰雨,抑制不住催芽育秧溢出的淡淡清香。走進湖南省南縣華閣鎮,十幾個宛如航空母艦似的鐵架塑料大棚赫然在目。大棚內,霧氣繚繞,一望無際的秧苗碧綠青翠。
在棚內查看秧苗生長情況的天然港村村主任張唐云介紹:“四月份,洞庭湖區基本上是低溫陰雨,受氣候影響,早稻秧苗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雙季稻’產量。今年,大棚育秧保證了秧苗的供給,要求種‘雙季稻’的農民開始增多,鎮里下達村里700畝種植任務,現在,備種面積超過了1000畝。”
為了使水稻生產早日跨進現代化農業門檻,南縣華閣鎮已采取新起點、高杠桿“量身裁衣”。把現代科技融入水稻,裝備水稻,走科技水稻發展之路。過去傳統的早稻無膜覆蓋育秧,2022年已轉變成大棚小棚育秧。今年,還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打造出了以天然港村為中心的智能化大棚育秧中心。與普通育秧相比,大棚育秧能抵御寒流,節省人工,秧苗生長健壯且周期短,存活率高等。有了秧苗保障,農民可以錯峰銷售“小龍蝦”,回避“小龍蝦”與水稻爭田爭季節出現踐賣減收的現象,較大幅度的提高了“蝦稻”總體收入。現在,大棚育秧面積已接近一萬平方米,全部采用平板育秧,適用于插秧機,一茬秧苗能供應2000畝大田移栽。
“現在,全鎮部分水稻已采用智能化大棚育秧,人工拋秧、人工收割已基本上被機器替代,水稻生產,已率先跨進了農業現代化的‘門檻’。未來,我們將加大資金投入,擴大智能化育秧面積,充分利用好現有大棚空間資源,把單層育秧變多層育秧,確保秧苗供應全鎮。此外,集中連片種植水稻,利用現代化農業技術提高水稻品質和產量,帶動其他農產業發展升級。”南縣華閣鎮鎮長李暢介紹道。
造農機藝融合高標基地, 推全機化生產適用裝備
吉安市:機械化助力糧食生產按下快進鍵
山東:穩住農業基本盤 扎實推動鄉村振興
福建舉辦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補短板促全程推進活動
劉煥鑫: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 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
西安召開2022年度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會議
地方標準丨安徽省現行兩項機插水稻育秧技術規程解讀
2022年全國大蔥生產全程機械化專題活動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