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5-09 17:00
央廣網貴州4月20日消息 4月中旬,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總溪河畔次第泛紅的瑪瑙紅櫻桃,不僅引來了一撥一撥的水果批發商,還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伴著淡淡的櫻桃果香,一輛標有龍行暢游的旅游大巴緩緩停靠于總溪河沙灘旁,車上30多名游客或提烘烤食材、或拿直播設備、或拎飲料小吃……依次下車,直奔沙灘。
看到有游客下車,果農們手提櫻桃紛紛叫賣,并邀請游客進園采摘。“我家進園采摘每人15元”“我家櫻桃成熟得多,進園采摘要20元一個人”“我家的只要10元”……
這批游客是七星關牙友口腔門診部的員工,聽說總溪河畔的瑪瑙紅櫻桃熟了,慕名前來采摘游玩。
“平時我們工作壓力都很大,聽說總溪河瑪瑙紅櫻桃成熟了,就特意帶大家出來放松一下,隨便搞下團建活動。感覺還不錯,不僅瑪瑙紅櫻桃好吃,河邊的風景也很好。”七星關區牙友口腔門診部負責人余安敏說。
曾經的陶營村,9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家里就剩老人和孩子,村集體收入積累幾乎為零,屬于典型的“空殼村”。
1996年,納雍縣農業局農技人員徐富軍與人合辦總溪河園藝場。在這個園藝場里,徐富軍無意中發現了櫻桃變異株。出于職業敏感,徐富軍多年不輟,利用這株變異植株培育出一批新苗,并試種。試種出的櫻桃,個大,味甜。因顏色極像瑪瑙,便取名“瑪瑙紅”。
2000年,徐富軍試種的70畝瑪瑙紅櫻桃上市,每斤賣5元,賣價是本地櫻桃的幾倍。
徐富軍種植瑪瑙紅櫻桃成功,不僅轉變了部分群眾的種植觀念,也給當地政府調整產業結構指明了方向。
2002年起,厙東關鄉開始引導群眾種植瑪瑙紅櫻桃,先將陶營村作為“整村推進”種植試點,再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總溪河沿岸的維新鎮、化作鄉一起種植瑪瑙紅櫻桃5.5萬畝。
隨著瑪瑙紅櫻桃產業蓬勃發展,總溪河畔的生態旅游也水漲船高,呈現井噴現象,部分群眾瞅準商機開起農家樂、粉面館、烙鍋店,吃上“旅游飯”。
“總溪河沿岸能提供食宿的農家樂就有10余家,能夠提供餐飲的多達20余家”。當地群眾認為,沒有櫻桃產業,餐飲業自然就起不來。
維新鎮坪子村的蒯忠菊家就是享受旅游紅利的受益者。8年前,當地瑪瑙紅櫻桃大面積投產,蒯忠菊家就在總溪河沙灘上擺起了烙鍋、烘烤,每年從櫻桃花開到櫻桃上市是她家最忙的時候,也是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我們沙灘烙鍋燒烤經營七八年了,每年從櫻桃花開到櫻桃上市都有生意,生意好的時候,每天盈利上萬,一年大概有10多萬的收入。”
如今,總溪河畔集觀賞、體驗、度假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已成為了當地最富民的支柱產業,不僅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和農產品等發展,還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每年接待游客達到25萬人次,能為當地近兩萬群眾帶來旅游純收入2億元。
厙東關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汪書應介紹,僅厙東關鄉就種植瑪瑙紅櫻桃30535畝,2021年櫻桃產業收益就達1.71億元。下一步,厙東關將做好智慧旅游,多途徑做好旅游文章,升級特色城鎮,大力建設總溪河特色旅游城鎮,豐富旅游文化,深化文旅結合。
瑪瑙紅櫻桃產業,引領全縣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正逐漸成為納雍農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的一張名片,同時也是全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成功典范。(楊英 周啟剛 趙紅羿 何梅)
多方支撐:廣東省正逐步完善農機發展支持政策
安徽黃山:“小快靈”立法護航發展
“積極謀劃更大力度的政策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回應當前經濟...
櫻桃落花后 澆水保坐果
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發展布局 建設現代食品集群 河南省全力推...
國貿基地穩步發展,出口帶富效應明顯
造農機藝融合高標基地, 推全機化生產適用裝備
劉煥鑫: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 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