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2022-04-29 22:46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在光山縣十里鎮李堰灣村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一臺旋耕機沿著水田的邊緣向內進行作業,隨處可見的忙碌身影,在田間勾勒出一幅綠色生態的春耕畫卷。
“現在土地平整了,機耕道和溝渠修好了,我們在種植的時候不僅能省時省力,而且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好多了……”望著齊刷刷、綠油油的稻苗,李堰灣村村民韓寶國笑道,“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提高了耕地復種指數,讓我們的‘腰包’更鼓了。”
記者了解到,曾經的李堰灣村山溝多,土地產出效益低下,導致成片土地撂荒,長滿了雜草,既沒有生態價值,更不適合農業耕種,資源浪費嚴重。
2021年5月,乘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春風,李堰灣村的土地實現了舊貌換新顏。3000畝的土壤改良讓土地重新“活”起來,新打的9處機井擴大了水澆面積,硬化的7190米渠道讓農田得到精準灌溉……
李堰灣村黨支部書記李則永興奮地說:“我們還有新建的耕地質量監測站,通過開展土壤肥力、養分、肥情、蟲害監測工作,實時掌握農田信息,為及時施肥及病蟲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據,增強農田抗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糧食穩產高產。”
耕地質量是糧食生產的基礎。近年來,光山縣按照農田“必須是良田”的要求,積極探索淺山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
據了解,光山縣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為22萬畝,分布在光山縣8個鄉鎮62個行政村。光山縣縣長李偉表示,2022~2025年,全縣計劃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50萬畝。
同樣的場景在河南省各地上演,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讓村民從“望天收”變為旱澇保收,更讓“沉睡”的土地煥發出新生機。
4月16日,在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一排排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施正在作業,在高科技的“滋潤”下,田里的麥苗伸著嫩葉,頂著露珠,像是碧綠的翡翠正閃閃發光。
大黃村村民姚獻臣笑道:“自從我們這里被打造成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土地平整了,種植也是智能化了,不信你們看……”說話間,只見他打開手機上的App,選擇“灌溉控制”,輕輕一點,田間的噴頭就開始呲呲噴水。
記者了解到,寶豐縣大黃村在2020年下半年率先建成了萬畝高標準農田,達到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豐收田標準,不僅讓村民從傳統耕作中解放出來,更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質量是耕地的“芯片”。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河南省作為全國產糧大省,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現河南省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抓手。2021年,河南省完成75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00億斤以上。
今年河南省委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分類分區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質,新建高標準農田756萬畝,打造5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對此,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處處長黃幸福表示,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設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下一步,河南省還將抓好項目建設、抓災后重建、抓建后管護三個方面。
“河南省現在還有2000多萬畝的基本農田沒有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所以在項目的開發上非常有潛力。當然我們不僅要抓好項目的建設,更要做好項目建設后的管護問題。”黃幸福說,下一步,河南省將重點推動各地完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一井兩員”制度(井長+護井員、維修員),確保灌溉機井平時有人管、壞時有人修。
舒城縣:稻麥油生產高標準全程機械化綜合示范省級基地建設推進部...
保障糧食安全之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瀘州:高標準農田內插秧忙 谷雨鼓勁戰春耕
“問天”“夢天”長啥樣? 中國空間站建設這些看點值得期待
阜陽市太和縣農機中心助力糧食烘干中心建設,推進機械強農步伐
設計時速350公里!這些高鐵建設取得新進展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 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