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06-20 22:27
電商平臺上不少店鋪標注著“正宗丹東99草莓”,發貨地卻是1500公里外的江蘇,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個草莓“調包術”。部分電商商家宣稱售賣的是“丹東草莓”,實則以“分倉發貨”的名義由江蘇草莓代銷商組織貨源代發。為涉事商家提供代發草莓服務的購銷社,可以將印有“丹東草莓”的面單貼到打包好的江蘇草莓包裹上,甚至可以提供“證明”幫助造假。而所謂的“證明”,是指丹東本地草莓種植商戶提供給經銷商的授權函。據核實,相關種植戶確實提供了授權,但授權模式是由丹東產地商戶直接代發草莓,而非轉運到江蘇進行二次配送。由于缺乏監管,授權函反而淪為商家售假的“障眼法”。
用外地草莓冒充丹東草莓,無非是利益驅使。近年來,外形美觀、酸甜適中的丹東草莓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江蘇草莓成本只有丹東草莓的一半,售價卻與“正品”持平,形成了巨大的利差,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若長期放任這種以假亂真的行為,傷害的不僅是消費者權益,更會砸了丹東草莓的招牌。公開數據顯示,遼寧省東港市作為丹東草莓主產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2021年鮮果產值達60億元,品牌價值突破77.5億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要知道,塑造一個農產品知名品牌非常不易,這背后有政府、種植商、行業協會長期共同的努力,而毀掉它,只需要一瞬間。
品牌建設關乎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在電商如此發達的當下,如何為線上農產品品牌保駕護航是需要各方群策群力的長久命題。
第一,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通過大數據綜合監管、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定期抽查檢查等措施,加強對網絡市場的監管。對假冒產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高壓態勢。
第二,電商平臺要加強資質把控。電商平臺作為網絡交易的主要載體,要履行審查核驗義務,建立健全平臺規則、平臺內經營者登記備案及資質資格信息登記審核機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第三,行業協會要加緊打假維權。各農產品協會應當自覺維護自家品牌形象,堅決抵制售賣假冒產品的行為,對市場上出現的冒牌產品,第一時間進行打假維權,讓制假、售假者寸步難行。
只有各方加強合作力度、各司其職,讓“調包術”無所遁形,才能維護品牌的長期價值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孫麗敏)
聚焦三大支柱產業 蕭山騰出萬畝用地精準“造鏈”
三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致富 產業惠農
五指山毛納村:青山沃土出好茶 產業興旺村民富
吳云在調研鄉村振興時強調: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效 促進農牧民持...
江蘇文化產業集結再出發
自貢市沿灘區大力發展糧油產業和撂荒地整治
從賣不出去到不愁賣,小櫻桃如何成為大涼山深處的富民產業?
廣東發布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