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2022-04-26 09:39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3月份以來,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影響持續,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因此,此次公布的數據備受關注。根據此次公布的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人均消費支出639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9%。
“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個百分點,高于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認為,消費對穩增長的主導作用明顯。盡管受近期疫情影響,消費增長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消費恢復態勢不會改變,消費“壓艙石”作用仍會顯現。
既保民生又穩經濟
促進民生領域消費“一箭雙雕”
4月1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會議指出,消費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協同發力、遠近兼顧,努力穩定當前消費,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
一直以來,我國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都是公共服務的范疇,其主要供給者為政府。然而,隨著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供給途徑則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李璐對記者表示,在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下,服務消費擁有巨大潛力。但是,大多數的服務消費都只能本地化,在疫情沖擊下,社區服務、家政服務、居家養老等上門入戶的生活服務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實施社會服務領域補短板工程,促進服務領域困難行業的恢復發展,支持社會力量投入社會服務供給,推動服務消費恢復常態化增長,對促消費擴內需、實現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達到10645元,占人均全部消費比重為44.2%,比上年增長17.8%,增速超出人均全部消費4.2個百分點。“可見,服務性消費是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快速增長的組成部分,伴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服務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等趨勢,生活性服務消費將持續增加。”李璐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推動消費持續恢復”中提出,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李璐認為,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不能開展的線下接觸性服務,可以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業態模式的方式加以彌補;另一方面,服務消費未來的增長潛力巨大,應不斷加大要素配置力度,提升供給能力和質量水平,為未來擴充服務消費能級積累條件。對此,她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增加社區消費,推動社區服務業擴大供給。“受疫情影響,居民生活半徑縮小,社區15分鐘生活圈更應當囊括居民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從生活物資供應到家政服務、理發洗衣、養老托育、健身休閑,只有做強社區生活性服務業,才能在平時、應急時都能有條不紊地保障居民常態生活。為此,應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社區服務業更多支持,鼓勵企業創新社區服務業業態模式。”李璐說。
二是增加線上消費。李璐認為,未來的服務肯定是要符合在線化趨勢的,因此,企業要改變產品觸達消費者的渠道和方式,應當大力發展可數字化的民生服務。比如,線上下單、社區取貨的社區團購模式,在線教學的居家育兒課程,在線管理的康復服務和運動健身服務等。“所有傳統民生服務疊加互聯網都將帶來新的服務消費潛力。”
三是保護市場主體和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在《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了幫扶服務業的普惠性紓困政策以及特定領域的針對性政策。推動政策落實落地,確保服務業企業‘活下去’是第一要務。”李璐說,從長遠來看,服務行業比拼的是長期持續穩定的服務提供。只有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才能不斷著力適應群眾需求、增強消費意愿,才能不斷做大行業蛋糕、惠及更廣大的供需主體。
新能源汽車消費帶動效應強
可延長或擴大其補貼
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充電樁建設。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要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
4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辦的春季媒體沙龍和汽車工業運行情況月度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說,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4.1萬輛和223.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1%和11.7%;1~3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和0.2%。陳士華說:“我們看到汽車產銷并未按照預期持續增長的態勢發展。從汽車消費端看,消費動能明顯不足,與同期相比,呈現一定幅度下降。”
圍繞提振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各地都在醞釀新的政策舉措。如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海南省三亞市政府研究制訂《三亞市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對2022年在三亞市舉辦的汽車消費類展會,展覽規模超過5000平方米(含)且訂車成交量在800臺及以上的,給予展覽場地租金全額獎勵,每次最高獎勵金額不超過50萬元。
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宏觀經濟研究部總經理何金中建議,延長或適度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這樣不僅能顯著促進消費、支持綠色發展,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產業鏈帶動效應,帶動工業生產。”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具有很強的發展韌性。當今國際關系及環境變化加速演變,對正在謀求“穩中求進”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將產生長遠影響。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這對促進內循環發展和對汽車產業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縣域消費表現亮眼
農村市場展現出蓬勃動力
今年28歲,家住河北省張家口市姚家房鎮的李圓是新型農民的典型代表。擁有大專學歷的她,畢業后選擇了回鄉發展。憑借自己學到的技術和多年積攢的經驗,現在她每月可以有4000多元的收入,高過了當地的許多同齡人。和大城市的年輕人一樣,她也喜歡網上購物,京東、淘寶、唯品會等電商網站都是她經常光顧的地方。在她的帶動下,年近六旬的父親也學會了從網上購物,如今,不僅生活用品,連種子、農具等生產資料都是父親自己從網上買來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同比名義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同比名義增長7.0%。而從消費支出來看,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924元,同比名義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388元,同比名義增長8.6%。
今年一季度,無論是從收入還是支出,農村的數據都已經快于城鎮。商務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占我國消費市場總體的38%。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已經連續8年快于城鎮。幾組數據都得出同一個結論:鄉村消費潛力巨大。
近日,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2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發展指數報告》稱,在京東消費的縣域農村市場消費者呈現出以下消費趨勢:近3年,服務、工業品在縣域農村地區的成交額年均增長率都超過了100%,農資園藝、文娛、寵物生活的成交額年均增長率都超過了40%。“這反映出縣域農村地區生產、生活與數字經濟的緊密銜接,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縣域農村地區產業的降本增效,居民生活消費的持續升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稱。
另外,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縣域農村市場的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帶動了縣域農村市場交通產品和服務消費的高倍增長。特別是,縣域農村新能源車定金及相關商品在過去3年增長了50倍以上。此外,縣域農村市場精神消費也有較大提升。
針對縣域消費,4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引導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等向農村延伸,推動品牌品質消費進農村。
為了有效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近日,財政部、商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下發的《關于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的通知》給出了官方指南。
通知指出,將于2022~2025年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以渠道下沉為主線,以縣鄉村商業網絡體系和農村物流配送“三點一線”為重點,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引導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具體包括補齊縣域商業基礎設施短板、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改善優化縣域消費渠道、增強農村產品上行動能、提高生活服務供給質量等。
“縣域農村市場正展現出消費升級的蓬勃動力,成為大量企業鎖定的成長沃土。針對這一市場在地域、人群等方面的多樣性,制定精準的策略,也將是企業拓展的必然方向。”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稱。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 | 成靜)
中國合作經濟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生態環境部:2022年一季度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天津港集團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62.7萬標準箱
河南省印發“十四五”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規劃
河北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9559.8億元 同比增5.2%
堅持穩中求進 一季度天津經濟運行保持增長
一季度全國財政支出增長8.3%——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保障
一季度上海汽車出口總值增長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