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 2022-05-05 23:30
近年來,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委、市政府切實扛起糧食安全責任,部門聯動、多措并舉,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一手抓耕地保護,筑牢糧食安全的根本,踐行保護耕地紅線就是保護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一手抓耕地質量提升,為糧食生產提供強有力保障,踐行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
一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安全大壩堅固。楚雄市完成永久基本農田57.48萬畝的劃定,全部實現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執行完善的保護政策,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劃定、建設、管控、保護、補劃”的長效機制,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確保全市的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二是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持續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楚雄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糧食安全的核心,開展農田水利、土壤改造、機耕道路等農田改造項目,完成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22.07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保障了“旱澇保收”的產量底線,為保障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三是實踐藏糧于技戰略,狠抓耕地質量提升,大力推進各項農技措施,增強糧食保供能力。楚雄市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持續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工作,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推廣新型高效肥料調優施肥結構、推廣水肥一體化改進施肥方式、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減少化肥施用量,在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等組合集成的科技措施。通過科技集成措施的推廣,實現用地與養地結合,持續提升土壤肥力,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科學施肥模式。每年完成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測土配方施肥60萬畝、商品有機肥施用6萬畝、綠肥種植4.5萬畝、秸稈還田25萬畝、水肥一體化5萬畝;通過技術創新,強化科技支撐,提高了耕地質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
四是加強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為楚雄市開展土壤培肥改良、科學施肥對策措施與建議的提出提供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楚雄市現已統籌布設了74個耕地質量調查點位和7個耕地質量監測點,通過定點調查、田間試驗、樣品采集、分析化驗、數據分析等工作,對耕地土壤理化性狀、養分狀況等質量變化開展的動態監測,對全域耕地質量和耕地產能水平進行全面評價,發布年度耕地質量監測報告。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的建設完善,能掌握耕地質量狀況和地力動態變化規律,為楚雄市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楚雄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方勇)
寶塔區川口鎮: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 掀起耕地內苗木清理高潮
印度恢復對俄羅斯糧食出口
云南:鄉愁書院推動鄉村耕讀文化建設
浙江省推出農村文化禮堂效能提升十大舉措 讓農民群眾樂享更豐富...
上海警方:對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零容忍 已查處多起案件
四川開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大力促進共同富裕
西藏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