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2022-04-29 16:13
豎木桿、拉絲網,一大早,雙渠村村民徐文杰就趕到田里,開始了忙碌。不種莊稼種木棍,這是在忙啥?徐文杰抬頭一笑,“給蜜蜂搭個好營帳,好來給黃瓜授粉。”
而給黃瓜授粉,為的就是能產出好種子。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先后建設了以頭閘鎮、黃渠橋鎮、高莊鄉等為主要區域的瓜菜繁(制)種,以陶樂鎮、渠口鄉、頭閘鎮為主要區域的雜交玉米制種,以姚伏鎮、通伏鄉為區域的水稻繁(制)種等三大特色制種產業區域。
經過40余年的發展,這里誕生出22家制種企業,有2.2萬戶農戶從事制種產業,連續舉辦了八屆寧夏種業博覽會,產值達4.2億元。
近幾年,石嘴山市委統籌調度,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整體聯動,推動“人錢事權”等要素向基層下沉,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的的發展路子。如今,制種業已經發展為推動石嘴山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
自發形成企業推動
走進徐文杰的黃瓜地,農機邊鋪滴灌水管,邊起壟覆蓋地膜。徐文杰手握鐵鍬,一行一行的挨個檢查,缺土的地方補一些土,未覆蓋好的地方再用腳踩一踩。
在黃瓜地的周圍,徐文杰立起了木樁,拐角各一根,間隔3-5米再立一根。“過兩天要拉隔離網,這樣用蜜蜂授粉效果更好。”徐文杰說,蜜蜂授粉,投入少,效率高,間接增加了收入。2020年,徐文杰試種了2畝黃瓜制種,除去各類成本,每畝地能凈收入5000元。
平羅縣西靠賀蘭山、東抵沙漠,黃河穿境而過,晝夜溫差大,“是一塊天然的育種繁種基地”。
這里的種子產業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后。“要想富,莊稼種成雜貨鋪。”這是當時一句流傳于平羅縣種農間的俗語。“惠北的大白菜,高莊鄉的蒜,黃渠橋的辣椒,名氣大。”平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建平說,因蔬菜品種好,市場認可,老百姓就有“留種來年再種”的習慣。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前私人之間購買種子的人,發展壯大后,變為種子商。“我結婚時,我老公一家人就在從事這個行業。”在平羅縣城關鎮種子市場,像張永寧這樣夫妻檔的種子經銷商有不少,他們既有自己的種子基地,也有“企業+訂單”的種植基地。
企業為農戶提供蔬菜種子,農戶按照企業的要求種植,然后再收購。“種子需求旺盛,往往是按當時高價售賣的來。”寧夏綠春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占平說,若市場價高于協議價,就按市場價收購;若協議價高于市場價,就按協議價收購。
寧夏綠春種業有限公司與農戶的“企業+農戶”的訂單模式只是平羅縣種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平羅縣現有種子企業22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注冊22個商標,其中“寧興”、“銀蔬”、“昊粒籽”、“樂淘牌”4個商標獲“寧夏著名商標”稱號。
平羅縣的種子企業,多數起于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經營者文化程度不高,行業信息不通暢,一度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頻發。2001年6月,平羅縣的種子企業、種子合作社、種子管理單位共同組建成立了平羅縣種業協會。“我們不能自己相互拆臺,要聯合起來,把種子產業做大做強。”平羅縣種業協會會長李耀宏坦言,同質化競爭、小打小鬧不會給平羅縣種業發展帶來光明的未來。
在逐步走向規范化、市場化、標準化的過程中,平羅縣的種業發展遇到了新的問題:沒有平臺。
“種子好,展示不出來,就像飽學之士,一肚子文化,講不出來,讓人干著急。”馬建平說,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平羅縣建設了種子小鎮。
種子小鎮總規劃面積4800畝,一期占地1940畝。每到盛夏時節,來自國內外種子企業和客商集聚在種子小鎮,共同見證種業盛會。“所有的田地上種相同的種子,客商一來就能看到生長情況,種子效果一目了然。”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八屆寧夏種業博覽會,吸引200多家的國內企業開展南菜北種繁種試驗,展示瓜菜新品種4000多個。
平羅的種子走向了全國,有些遠銷俄羅斯、加拿大及東南亞。“種子小鎮這個平臺,推動平羅縣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種業體系,全面提升平羅種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平羅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萬軍表示。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龍頭企業。
“招商引資,要優中選優,強中選強。”李耀宏說,如果不引進外地龍頭企業到平羅來發展,平羅種業發展將會走向“近親繁殖”,最終很難發展壯大。
近年來,平羅縣積極招商引資,引來寧夏泰金種業、上海種業集團、中青種業和昊玉種業等種子企業到平羅投資發展。2016年,泰金種業落戶平羅。“平羅的風土好,政策給力,我們就來了這里。”泰金種業負責人裴卓強說,平羅縣的招商政策優于全國其他省區,享受地方的獎、減、補相關資金累計達數千萬元。
“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種子的安全可靠,無疑是核心競爭力。”裴卓強表示,“代工”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不斷創新。
泰金種業與中國農科院、河南農大、寧夏大學農學院等科研單位合作,建設蔬菜育種植物病理技術轉化應用、番茄分子育種技術成果轉化、寧夏蔬菜分子育種與繁育院士工作站等,培育瓜菜新品種70余個。
“種業發展前途光明,但任重道遠。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市場參與度較低。”李耀宏建議,應積極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助推,前一屆種業博覽會結束后應立即開展博覽會宣傳,爭取補助資金、征集地展品種、預約參會嘉賓等,提高市場化運作。
人才也是平羅種業發展的短板。目前,部分企業存在引進科技人才的意識不強、品種研發能力弱的現象。品種開發滯后,育、繁、推環節中“育”的能力較弱,使得自主產權品種少,種子繁育結構單一。
“對于種植戶的種植技能的培訓,主要通過科技培訓與冬季培訓。”李耀宏說,在“企業+農戶”的訂單模式下,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戶,不僅需要培訓,還需要現場指導。
“但是對于一個產業來說,培訓不足以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馬建平表示,一方面要繼續加強現有的培訓,培養更多能手、土專家。另一方面要通過龍頭企業招才引智,強化指導,在“企業+農戶”的模式下,讓更多的農民走向科技種植。
不僅內部存在短板,而且來自外部的競爭也很激烈。隨著甘肅張掖、酒泉,遼寧新民,新疆昌吉,河北青縣等一大批種子生產基地的形成,在制種環境、勞動力價格,種子單產等方面,對平羅縣的制種產業發展產生沖擊。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劉萬軍建議,在招商引資的同時,鼓勵種子企業建設高標準制種示范園區,開展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展示、品種研發、標準化栽培技術、蔬菜雜交制種技術,提高種子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種子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實現制種基地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高位推動。
“種子產業是平羅的支柱產業,也是石嘴山的特色產業,需要縣、市、甚至更大框架上的合理謀劃,整體支持。”劉萬軍建議,要及時調整種業發展支持政策,使更多資金向科技創新、品種選育、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方面傾斜。
扶上馬,還需送一程。“種子產業含義廣泛,希望平羅的種業與永寧的小麥、青銅峽的玉米、西吉的馬鈴薯和固原的小雜糧一起,集合發展成寧夏大的特色種業,與其他重點產業齊頭并進,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創造更好的條件。”寧夏平羅縣種子協會會長李耀宏說。
【肉牛大數據】我國肉牛產業規模化發展方興未艾
璧山綠色產業引領發展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做強補齊甘肅優質農產品產業鏈
“一村一品”造福百姓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密云區高嶺鎮甘薯產業致富石匣村
江蘇:釋放司法保護效能 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搶抓機遇加強科技創新壯大產業集群 大力推動湖南藥品產業高質量...
寧夏:社保減免助企業輕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