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 2022-05-27 11:12
“王書記,您品一下這紅茶,看味道咋樣?”
“感覺有點麻,可能是發酵時間短,可以把發酵4個小時改為發酵8個小時,之前的紅茶成品全部銷毀!”
焦作市供銷社駐中站區龍翔街道桑園村第一書記王曉東嘗過剛制作好的紅茶后,當場調整工藝,“雖然會造成一定損失,但這是新產品研發中必經的坎。”他說。
近日,在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桑園村,村西頭的連翹茶葉廠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在這里忙著挑揀剛采來的連翹葉。王曉東在生產車間帶領村干部加班加點炒制連翹茶。
今年43歲的王曉東于2020年3月到桑園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領村民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理想,離不開產業發展。
桑園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太行山深處,早年,桑園村由于村中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條件差等原因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成為省級貧困村。2015年9月,焦作市供銷社駐村工作隊開展一系列精準扶貧工作,開發生產連翹茶,幾十年未變的小山村不到兩年大變樣。
這里海拔高、溫差大、雨水充沛,適宜野生連翹生長。每年三四月份,炒茶機的嗡鳴聲從僻靜的山村中飛出,寄托著村民致富的夢想。
王曉東發現,雖然桑園村的連翹茶小有名氣,但落后的機器設備嚴重制約了茶葉的生產規模和數量。為了努力把連翹茶產業做大做強,他于去年9月份爭取了上級部門40萬元資金,引進了半自動化生產新設備。
新機器到手,新技術也要上手。王曉東請來了廠家技術人員,帶領村干部和村民開始學習新技術。為了增加村集體收入,桑園村將茶葉生產由對外承包制改為村干部自營,這樣村集體收入就能從原來的三五千元增加到一兩萬元。
村里的茶廠讓周邊群眾實現了就近就業,拓寬了周邊3個村老百姓穩定增收的渠道。“我每年就巴望著三四月份呢,我在山里采摘連翹葉,老公在茶廠車間加工制作,倆人加起來每天能賺200多元呢。”桑園村的脫貧戶吳秀珍說。
漫山連翹,撬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圍繞連翹茶,我們今年在開發綠茶的基礎上又研制了新的紅茶系列,產品多元化發展,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連翹葉采出好‘錢’景,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王曉東說。(張雨帆 張璐/供稿)
海關總署關于進口肯尼亞野生水產品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
“一村一品”造福百姓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臨安開展“非糧化”專項檢查,守好百姓“糧袋子”
“桃醉天下”!兌現讓百姓“飯吃、衣穿、屋住”承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江門司前雅山村的魚塘尾水變“一塘好...
預算9000萬美元 美加州開建世界最大“野生動物立交橋”
呂梁山村:抓產業 固成果
廣東高州對千年循環自生野生稻實施大面積分株擴種保護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