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商APP 2022-07-06 19:57
泰順是國家級生態縣,中國的“天然氧吧”。這里一年四季交錯開花,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蜜粉資源,為泰順縣發展中蜂產業提供了“天賜良機”。
養蜂全過程直播、一年只割一次的土味蜂蜜、多產業共同發展的特色蜜蜂村……從單純的中蜂養殖到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近年來,泰順逐步探索中蜂“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從小小一瓶蜜中釀出“大產業”,不僅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更以產業發展帶動了鄉村的經濟發展。
在線認養,讓游客體驗蜂農生活
從泰順縣羅陽鎮出發,驅車40分鐘左右,就能來到西旸洋溪社區坑斗村下洋仔。這里正在形成以“蜂蜜”為主題特色、多產業共同發展的全新格局。端莊美麗的蜜蜂女王、勤勞善良的小工蜂、呼呼大睡的雄蜂……進村的路上,一個個笑容可掬、形態各異的蜜蜂卡通形象隨處可見,吸引大家來此體驗新奇好玩的特色蜂蜜村生活。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民間俗稱土蜂。2018年,針對蜂蜜市場行業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的現象,在外主做農產品銷售的泰順青年蘇志勇,返鄉在此創辦了“匠心農業”。2019年,在深入泰順各蜂場調研后,他隨即打造了一款“我的蜂場”小程序,在泰順的中蜂行業內率先推出“在線認養一箱蜂”的新模式。
盡管中蜂養殖是典型的農業生產活動,但蜂蜜的生產、加工及銷售卻是典型的第二產業。隨著近年來,下洋仔發展起養蜂業,有近30%的村民都在與蜜蜂打交道。“喝蜂蜜,不如直接認養一箱蜂。”4月21日午間,蘇志勇在下洋仔的數字化蜂場,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起他打造的這個互聯網蜂場項目。蘇志勇介紹說,在“我的蜂場”里,市民花888元既可在線挑選并“認養”一個蜂箱,認養周期一年,產蜜量十斤起步,平時由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養護。認領者不僅能在平臺中看到蜂場、養蜂的全過程直播,還可到現場觀賞蜜蜂,并參與收割自家蜜蜂產出的土蜂蜜。
如今,這種“互聯網+蜂場”的創新模式在泰順的中蜂行業內仍不多見。“目前,項目一期的數字化蜂箱約有1200多箱。接下來,我們將以泰順縣為主要目標進行蜂場布局。”蘇志勇透露,在下洋仔村的業態規劃中,未來,特色蜜蜂村將挖掘更多的亮點特色與旅游需求。比如,核心蜂蜜主題打造區將以18個景區帶動特色旅游業,充滿趣味性與互動性的神蜜走廊、蜜蜂歡樂谷、蜜蜂故事館、養蜂人的園子等,能讓小朋友們了解各種關于蜜蜂的小知識。除此之外,數字化中蜂養殖基地、蜂蠟DIY、山洞KTV等業態也將帶給游客豐富的鄉村體驗,從而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追求優質,堅持一年只割一次蜜
“近年來,全縣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蜂養殖發展迅速。”泰順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張超西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縣中蜂養殖規模達22000箱,產量220多噸,蜂業綜合年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共有中蜂養殖規模10箱以上蜂農600多人,養蜂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多家。養了35年蜜蜂的老蜂農夏良甫便是其中一員。
連日來,夏良甫在位于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垟溪保護站的“萬色蜜園”蜂場,忙著通過人工移蟲的方式快速培育新的蜂王。和其他蜂農一年割兩到三次蜜不同的是,夏良甫堅持一年只割一次蜜。雖然此舉導致了他的產量或許僅有其他蜂農的一半,生產成本與定價也高出別人不少,但這卻讓夏良甫年年都能釀出優質蜜。
那么產優質蜜,到底有哪些“蜜”訣?“原生態的土蜂蜜,首先要求生態環境要好。其次,養蜂技術要高超。第三,則是堅持一年只割一次。”夏良甫說,泰順擁有非常適合養蜂的自然環境。不同季節多種蜜源采集而成的土蜂蜜,滋味甘甜,營養豐富,具有極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是蜂蜜中的上品。
蜜源好,蜜才好。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內有著2100多種植物,每到春季,百花盛開,花香四溢,這為百花蜜的釀制提供了優質的蜜源條件。夏良甫的蜂蜜由于經歷了一年四季,植物源豐富,風味獨特,而且成熟度更高,因此蘊含了更為豐富的養分。這也解釋了夏良甫的百花蜜,之所以能賣到每斤130元的原因。
精準幫扶,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
小小一瓶蜜,如何精準幫扶、帶動低收入農戶走上致富路?泰順縣“養蜂大王”、泰順縣百花蜜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嚴立超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通過合作社建設蜜蜂孵化園,把自己的養蜂基地辦成農民田間學校,幫助周邊的低收入農戶、殘疾人等成為養蜂學員……2009年創建合作社以來,嚴立超不僅通過發展中蜂產業致富,還帶領村民一起養蜂,精準幫扶低收入農戶增收,成為泰順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不僅手把手教會低收入農戶養蜂,他還贈送種蜂,并且保底收購。“也就是說,我們負責送蜜蜂、送蜂箱、送技術,而且還保產量、保定價、保回收,低收入農戶們完全不需要投入任何資金,就能靠養蜂增收。賣不掉的,還可以拿回來給我們。”嚴立超提到,田間學校自2016年左右開辦以來,累計帶動農戶564戶,其中低收入農戶271戶。“經過幫扶,有三分之二的低收入農戶實現了脫貧。”
不僅如此,2018年9月,嚴立超還牽頭成立了泰順縣中蜂養殖協會,并當選為會長,共吸納158戶中蜂養殖大戶加入協會,實現蜂農“抱團”發展。通過開展產前實地調查、產中技術指導、產后保護價回收的全程服務,形成了“協會+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為蜂農們走向市場提供了保障與基礎。
此前,泰順縣百花蜜蜂專業合作社已獲批中蜂“三產融合+精準幫扶”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示范區,目前正在積極建設中。今年還計劃籌建生態蜜蜂體驗館、中蜂標準教育科普館等更多旅游休閑設施,并圍繞“蜂蜜生產優質高效、企業蜂農共同受益、蜂旅服務游客滿意、產業扶貧精準到位”等目標,探索建立探“蜜”旅游的蜂旅結合項目、蜜蜂產業帶動低收入農戶精準脫貧等發展模式,實現泰順中蜂產業“一二三產”高效融合。
“稻、菜、藥”一年三季輪作 新型種植模式迎豐收
湖南4廳(局)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生豬產業穩...
保障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
全力服務農機和植保跨區域作業!廣西九項措施保障保障農業產業物...
農機護航,全力推進糧食產業和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
安徽省懷寧縣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探索長效監管機制
助力鄉村振興 巴渝民宿探索多元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