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 2022-11-25 17:19
時令催人耕種忙,不誤田間一季春?,F在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期,為搶抓農時,“五一”期間,吉林省的科研工作者們放棄休息,或堅守科研崗位,或分赴全省各地入農戶、進田間,開展一系列科技服務,助力吉林省春耕生產。
“‘五一’我們從來就沒有休息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梨樹縣掛職科技副縣長敖曼說。由于前天下了一場雨,地里太濕,他們的試驗田和基地還沒有春播。5月2日采訪敖曼時,她正和同事們看地塊,研究確定何時播種。4月28日以來,為了搶回春播時間,敖曼和同事們已經跑了梨樹11個鄉鎮。同時,他們利用網絡與雙遼、前郭、農安等縣市合作社開展技術交流與指導工作,從技術模式參數、品種密度潛力、合理施肥以及科學病蟲草害防控的等技術細節入手,網上診斷,協助合作社制定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艾F在我們負責的合作社已經有一半以上完成了春播?!卑铰f。
敖曼所在的玉米學科組共有7個人,大家都是保護性耕作和玉米育種方面的專家,海南的南繁基地也是他們的工作地點之一,吉林省剛剛發生疫情的時候,組里有6個人正在那里工作。為了在春耕前趕回來,大家積極與各方面溝通,爭取早日返回梨樹縣基地。由于疫情原因,海南全部的玉米種子要在當地脫粒和分類裝袋,為了多帶回一些種子,他們沒白天沒黑夜地工作,6人回到梨樹縣時,帶回來240斤種子。
每年這個時候他們都特別忙,今年對于他們來說,又肩負著特殊使命。依托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平臺,以及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今年省院地聯動,啟動了梨樹縣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縣域示范網絡,在梨樹縣每個鄉鎮建立一個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田,形成涵蓋全部生態類型的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網絡,全面升級“梨樹模式”2.0,解決梨樹模式示范推廣的瓶頸問題,為吉林省不同生態區提供技術樣板。“梨樹縣23個鄉鎮地塊具體方案怎么定,受疫情的影響,我們把農戶培訓成了半個專家,我們示范點的農戶使用APP,自己劃地塊,下載會議軟件參加學習……”敖曼說。
敖曼和她的同事們只是全省科研人員助力春耕的縮影。在吉林省鄉村振興一線,科研工作者們正為保障春耕生產有序進行發力。
“五一”假期,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的專家們仍堅守崗位。作為省科協、吉林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建的產學研基地,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以研究和推廣稻田養殖蝦蟹技術為主,解決農戶水產養殖技術難題,服務鄉村振興。
王秋舉是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的專家,這個假期,她在線上為農戶做一對一指導?!皬?月1日到現在,大概接了20個農戶的咨詢電話。因為月中要買苗,節假日成了最好的科普時段。我和學生們就蟹苗選擇要點、蝦苗購買注意事項等問題進行線上指導?!彼f。
為了方便農戶觀看,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專家團隊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了春季池塘的修整與管理、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系列視頻,用科技力量助力農戶備春耕。王秋舉說:“我們這個月是最忙的,科普、選種、育種要緊跟步驟,不然會對農戶收益有很大影響。”
“五一”這個節日對于全省科研人員來說只是平常的工作日,依然在各自崗位上勤懇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農民春耕。
江西定南:開展“抓春耕促生產好支書”競賽活動
及時兌付種糧補貼、加大播種機拖拉機補貼力度,吉林省出臺奪取全...
祁門縣農機推廣中心:開展便民服務,助力“機械強農”
德惠2022年度大豆科技自強示范項目正式啟動
助力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吉林省下發11方面38條意見
西安農機總站開展果業生產機械化調研工作
保供應、促生產 多地“鏈”上發力
把耽誤的農時搶回來——黑土地春耕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