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委宣傳部 2022-08-10 23:37
近年來,安慶市懷寧縣錨定“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目標,通過在村一級組建聯合黨委、在鎮一級組建黨建協作區,以點帶面,連線成片,變“單打獨斗”為“攥拳出擊”,變“各自為政”為“抱團發展”,“聯合黨委”讓“聯村共建、聯產發展、聯心致富、聯鄉振興”成為現實,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把聯合黨委建在“齊步走”上
“我們是脫貧村,過去產業發展滯后,自三橋新區聯合黨委成立以后,對金閘、三橋社區、雙河三個村的產業進行了重新整合,從單兵作戰到握指成拳。如今三個村都有了很大改變,僅我們村更是從一窮二白到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金閘村黨支部書記劉愛琴說。
根據地域相鄰、資源互補、產業集聚的原則,去年5月初三橋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將9個村(社區)分別成立大興橋、三橋新區和白洋湖三個村級聯合黨委,通過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打破地域壁壘,變“單兵作戰”為整合資源“握拳出擊”,推動了村與村的融合發展、共同發展、高速發展。跑項目、議發展……聯合黨委建立后,三橋鎮9個村打破“各顧各”的思維定式,互動多了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按需求跨村合理配置資源,突破強村發展瓶頸、攻克弱村發展難關,通過村務共商、資源共享、規劃共謀、產業共建等方式抱團發展,組建起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環境衛生等聯合主體,齊步走堅定有力。
懷寧縣按照“黨建引領、組織強基、聯動協作、合作發展”思路,率先推動組織聯合。各鄉鎮按地域相鄰、資源互補、產業集聚原則,選擇3-5個村黨組織,組建村級聯合黨委,目前已成立24個村級聯合黨委,涵蓋83個村(社區)。石牌、臘樹、雷埠以石牌為中心成立石牌協作區黨委,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不變、干部職數配置不變、黨員組織關系不變,用組織聯合共同推動片區發展。建立常態化議事決策、內部運行、捆綁考核等制度,各村級聯合黨委均創辦股份制公司,形成“聯合黨委+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石牌協作區建立重點工作項目化管理制度。健全結對共建、交叉任職、掛鉤聯系等機制,推動村與村之間黨員聯管、組織聯動、活動聯抓、資源聯用、服務聯辦,在制度約束和先進典型帶動下,落后村黨員干部變“漠不關心不愿做”為“熱情參與積極做”,變“個別參加”為“廣泛參與”,變“各自為戰”為“共同奮戰”,繪就起鄉村振興共富同心圓。
把聯合黨委建在“一盤棋”上
5月5日,在茶嶺鎮泉合村藍莓基地,十多名村民在拉網,防止鳥兒啄食即將成熟的藍莓果。“以前這里是一片凌亂的荒地,我們將群眾房前屋后和閑置的200多畝荒地流轉下來,進行平整栽種,建起了這一片藍莓園,為村集體帶來10多萬元產業收入。過去我們幾個村產業發展不景氣,寶龍山聯合黨委成立以后,對3個村的產業進行重新整合,攻克了產業發展難關。如今,3個村莊都有了極大改變,今年預計聯合黨委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0多萬元。”寶龍山聯合黨委書記王何平說。
懷寧縣村級聯合黨委及石牌協作區黨委資源共享、互用聚聯,合力下好鄉村振興共富這盤“棋”。規劃連片。聯合黨委調查分析各村資源稟賦、產業特點,歸集點狀資源和經濟個體,完善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推進資源適配共享。石牌協作區統籌編制總體規劃,細化綜合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環麻塘湖生態保護、花涼亭飲水渠道延伸等片區規劃。人才共用。盤活省級勞動模范、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優秀黨務工作者等資源,成立集體經濟發展專班、黨建專班、社會治理專班等,抽調人員集中辦公,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啟動大學生回鄉工程,優先將選調生和招聘到村(社區)工作的99名高校畢業生匹配到聯合黨委所在村,充實新鮮血液。信息互通。定期研究協作聯合重要問題,由信息互通到心齊氣順。如,過去臘樹往返縣城不便,與部門溝通交流少,一些政策難以及時把握。協作區成立后,通過定期協商議事,把不準的工作有人請教,上級政策能及時精準把握,“小船”借力“大船”,行得更快更穩。
把聯合黨委建在“產業鏈”上
“現在我們聯合黨委成立了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我建議把我們三個村的山場、水面流轉到公司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近日,公嶺鎮三鋪村再次召開聯合黨委會議,聯合黨委書記、三鋪村黨支部書記查顯林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這個建議好,我贊同”“對,我也贊同。”話音剛落,田鋪村黨支部書記王中江、公嶺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義總齊聲說道。
懷寧縣組建的24個村級聯合黨委和石牌協作區黨委中,其中15個因項目組建,聯合黨委聚力推進項目建設。月山鎮復興聯合黨委投資超10億元“三園五基地”項目,組建勞務公司、運輸公司等,帶動更多群眾分享發展收益。高河鎮查灣聯合黨委盤活村集體門面房、廠房、閑置校舍、場地等閑置資源,帶動村民加入荷藕蓮子種植專業合作社,承攬退宅還耕等工程項目,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80余萬元。黃墩鎮獨秀藍谷聯合黨委聚力做大藍莓產業,引進福建春天生態,建成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研發中心、物流中心,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小市鎮吏港新區聯合黨委與安徽省農科院教授戴旗合作,發展紫薯種植并精深加工,相繼研發旗紫28、龍薯9號等新品種,獲得專利技術5項。聯合黨委紫薯種植1400畝,輻射帶動周邊及全縣紫薯種植,并投資建立精深加工生產車間。石牌協作區將三地零散服裝加工企業遷入雷埠綜合服裝生產加工基地,推動生產集中、管理規范、布局優化。洪鋪鎮濱河聯合黨委在鎮黨委牽線下,從五橋村流轉土地600畝,與永強農業合作,項目成功落地,采用“飛地”模式發展番鴨養殖,形成聯合黨委“4+1”(聯合黨委4個村+五橋村)模式,實現合作互補、互利共贏。
把聯合黨委接建“一家親”上
針對村內一些陳規陋習和不文明現象,平山鎮康坡山聯合黨委圍繞“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勤勞致富、孝老愛親”五個方面內容,在大洼社區司山組建立“道德超市”,對村民道德標準和具體行為進行量化評分。“道德超市”實行一月一評比、一季度一兌現、年終一表彰。每個月,每個家庭道德積分基礎分為50分,在此基礎上實行加分和扣分,評定結果計入道德積分卡,并對全體村民公布。積分靠前的或最后的列入“道德紅黑榜”;每個季度,按照季度分值評出“遵紀守法星”“移風易俗星”“清潔衛生星”“勤勞致富星”“孝老愛親星”等;年終進行表彰。同樣,在馬廟鎮蕓田圩聯合黨委“信用積分超市”的貨架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3積分可兌換一個菜籃子、10積分可兌換一包餐巾紙、15積分兌換一盒牙膏……村民們可以用累積的信用積分來兌換需要的商品,切身體會到“信用變金”。
懷寧縣以大黨建引領大治理,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共抓黨建。聯合黨委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村委會、監委會、民間理事會、黨員志愿者等多類主體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由“單打獨斗”向“合力共治”轉變。聯合黨委推動轄區黨群服務中心、文明實踐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免費向所有村民開放,共同開展好人、好婆婆等文明評比,聯合舉辦“村晚”、海子詩歌節等,形成活動聯辦、文明共進的濃厚氛圍。組織干群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防汛救災、人居環境整治和信訪維穩等工作,筑牢鄉村治理根基。懷寧縣還嘗試按產業相關、地緣相近、鄉俗相通、資源互補的原則,組建功能型黨委、跨區域黨組織,有力促進區域黨員干群思想、行動、資源、力量等方面融合共進、各顯特色、各展其能。
如今,“鏈”上黨旗紅艷艷的懷寧縣,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四川鄉村振興交出亮眼成績單
安徽省三夏期間將投入20萬臺聯合收割機,力爭10天完成小麥搶收任...
廣西左右江老區:鄉村蝶變的“幸福密碼”
鄉村振興,《鄉約》同行 今天21:30,向不屈的靈魂致敬!
天津:全力打造農業產業化 引領鄉村振興新局面
做強產業鏈條 促進鄉村振興
聯合國糧農組織四月食品價格指數較三月歷史高點略有回調
兩部門聯合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