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05-19 15:55
作為甘肅唯一地處長江流域的地區,隴南曾經同時擁有兩個知名的標簽:一邊依托植被茂盛、氣候溫潤等優越的生態條件,享有“隴上江南”的盛名;一邊則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長期陷于深度貧困,鄉村發展嚴重滯后。
脫貧攻堅時期,隴南緊緊抓住交通等制約性瓶頸逐漸被破除的契機,充分發掘當地生態等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推動全市鄉村面貌、人居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面對脫貧摘帽的歷史性成就,隴南同樣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依然任重而道遠。
邁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隴南市委、市政府始終繃緊重農強農這根弦,緊盯農業農村發展目標任務,補齊短板弱項,加快建設鄉村、發展鄉村的步伐,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提升鄉村發展的質量。
藏在小鄉村“國際范兒”背后的“大文章”
走進隴南市康縣長壩鎮福壩村,青山掩映,風景秀麗,恬靜宜人;土黃色的外墻,干凈平坦的石板路,悠然漫步的小土狗……看著眼前的情景,很難讓人相信,2014年以前,福壩村還是當地有名的“爛泥村”,土地貧瘠,經濟發展滯后。
變化始自2012年,長壩鎮起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當地邀請專業人員對村落進行規劃,實施了空地綠化、道路硬化、環境美化和群眾素質提升等工程,人居環境得以顯著改善。
行走在福壩村,村中一處小型文化廣場邊的“福味咖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一座由傳統老舊民宅改造而成的咖啡館,一層專門設置了圍著爐火喝罐罐茶的區域,沿著木質樓梯爬上二層,呈現眼前的就是充滿現代時尚氣息的咖啡廳。福壩村黨支部書記權連華介紹,從2020年開始運營的“福味咖啡”館,現在成了人們到福壩旅游的“打卡地”。
鄉土特色與時尚元素完美融合,“福味咖啡”館僅是福壩村“國際范兒”的細節之一。2020年底,“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會址項目落地康縣,福壩村正處在會址主場館的“后院”。“福壩村積極搶抓這一機遇,充分挖掘歷史古跡、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加強鄉村原貌和古民居、古坊的保護,復原知青大院、酒坊、豆腐坊等場所,實現了‘一戶一品’‘一處一景’‘一景一韻’,打造形成了集康養休閑、旅游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多元富民產業示范型美麗鄉村。”權連華說。
“國際范,甘肅味,鄉土情。”窺一斑而見全豹。記者發現,藏在福壩村“國際范兒”背后的,是隴南在努力做好鄉村發展這篇“大文章”上所展現出的與時代同頻的理念。
“鄉村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道,是鄉村現代化的前提和必然要求。隴南將全力做好產業、旅游、生態、改革‘四篇文章’,加快鄉村發展步伐。”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表示,隴南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充分利用好自身生態優勢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深入實施“旅游富民”工程,積極發揮“康縣模式”的放大效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文旅康養產業集群,全面啟動隴南康養旅游業“千萬百億”工程,加快實施文旅康養示范引領項目,助推鄉村旅游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數字賦能鄉村建設“加速度”
“以前,隴南的農特產品只有隴南人自己賣。現在,我們依托網貨供應中心,結合傳統電商和微商各自的優勢,利用全新的‘代理+分銷’模式讓全國各地的人幫我們銷售隴南的農產品,讓更多的隴南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山。”在隴南成縣陳院鎮下羅寨村,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負責人趙武強說。
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自2018年6月建成運營以來,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供貨商和代理商,形成了以農產品儲存、分揀、配貨、送貨及信息處理等為主的區域性網貨供應鏈。目前,中心已整合隴南市范圍內100多家企業500多種優質網貨入駐,組建了49個微商分銷群,吸納分銷代理近1.5萬余人,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隨著隴小南2.0新系統的上線,該中心已在美國、巴西、哥斯達黎加等國發展代理并實現跨境交易。
“去年,我們實現銷售額4040多萬元,直接帶動500多戶、間接帶動5000多戶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趙武強說,中心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一定的“衣領作用”。
近年來,互聯網應用已滲透于隴南發展的方方面面,目前已形成了電商產品賣到全國、賣到境外的“大循環”和自產自銷的“小循環”互補發展格局。讓數字賦能鄉村建設,已然成為隴南推動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利器”。今年以來,隴南市正積極推動電商與鄉村休閑旅游業融合發展,建設直播村、直播基地,支持農民立足優勢產業開展多種形式的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努力讓農民成為農村市場的主角,分享更多電商、物流、售后等全產業鏈發展紅利。
為提高鄉村建設質量,隴南市提出,將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實現光纖寬帶網絡通村、信號通暢;用好隴南鄉村大數據平臺,加強大數據在鄉村治理中的運用,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加速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加快建設隴南中藥材數字示范基地和農業大數據資源庫,探索建設智慧農場、智慧果園。
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治理根基
“‘黨群活動日’讓我們敞開說心里話,對村里的事情提意見,所有談的問題,當場就能得到答復。”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唐坪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自從“黨群活動日”開展以來,大家參與村莊建設和發展事務的積極性更高了。
“‘黨群活動日’是以開放的理念搭建的黨群直通共建平臺,這一制度的全面推行,切實增強了村級黨組織動員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激發了群眾的集體意識和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隴南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黨群活動日”制度以鄉鎮為單位,每月相對固定一日,在隴南全市農村黨組織中全面推行,主要內容包括開展政策宣講、通報黨務村務,開展“民事直說”、共商村事民事,開展集體活動、共辦好事實事,旨在以黨建引領健全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激發鄉村治理活力,筑牢鄉村治理根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都區各鄉鎮將“黨群活動日”作為黨員和群眾說事議事的重要平臺,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掌握群眾所需所盼,組織黨員和群眾共同商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村規民約等村級事務,聽取黨員和群眾對自身生產生活的訴求和心聲,并及時梳理匯總建立臺賬,召開支委會或村(社區)“兩委”聯席會議逐條研究討論,形成初步辦理意見,限時分類辦理,做到了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下一步,我們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隴南市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隴南將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職責,持續排查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面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切實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加快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完善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經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扎實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創新。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如今,一幅“隴上江南”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正在隴南大地徐徐展開。
寫下你的留言本周六|快來北京密云金叵羅農場,感受“美好鄉村”
原標題:雨城區上里鎮建新村黨總支領辦合作社實現創新發展
寧陜縣:“三早三實”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見實效
探索推進“小田并大田”改革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4月份中外物價對比分析:國際通脹持續“高燒...
瓊崖革命老區——保護生態環境 推動綠色發展
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更有效(深度觀察數字化為鄉村帶來什么③)
讓數字化更好促進鄉村善治——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