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綜合 2022-05-17 20:05
據新華社孟買5月14日報道,印度外貿總局13日發布公告,對印度小麥出口實施臨時禁令,立即生效。
印度臨時禁止小麥出口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印度國內通脹高企,糧食價格上漲明顯。印度統計部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至7.79%,為近8年來最高水平。糧食價格上漲成為印度通脹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4月,印度食品通脹指數從3月的7.68%升至8.38%,為近17個月最高水平。其次,俄烏沖突導致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也是印度臨時禁止小麥出口的原因之一。公告指出,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已經威脅到印度及周邊國家的糧食安全。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之一,印度實施出口禁令將有效降低國內小麥價格。據印度媒體報道,由于國際糧食價格大漲,印度小麥出口商在此前兩個月里已經簽訂了約400萬噸小麥合同,接近上個財年小麥出口總量的60%。這也是印度國內小麥價格上漲原因之一。(記者張亞東)
印度首都遭遇創紀錄高溫天氣
據央視新聞5月16日消息,印度首都新德里15日遭遇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氣溫超過49攝氏度,超過以往同期平均氣溫5攝氏度。據印度氣象部門15日公布的消息,當天,新德里有兩個地區的氣溫分別達到49.1攝氏度和49.2攝氏度,氣溫最低的地區也達到了45.5攝氏度。
據悉,新德里今年經歷了罕見的干旱高溫天氣,整個4月降雨僅有0.3毫米,新德里地區今年3月降雨量為零。干旱帶來了異常的高溫天氣,新德里4月的平均氣溫創下了自1951年以來的第二高紀錄,達到40.2攝氏度。
糧食貿易“囚徒困境”加劇全球食品通脹
另據新華社曼谷5月13日電,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蒂亞·馬圖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線上專訪時表示,在世界糧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不僅無助于緩解本國糧價,反而會進一步推高全球食品通脹,加劇部分糧食進口國面臨的危機。
馬圖用“囚徒困境”形容當下糧食貿易局勢。他認為,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會引發更多國家為遏制國內糧價出臺新管制措施,引發“乘數效應”,導致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降低糧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
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數據,俄烏沖突爆發后,截至4月底,推行糧食出口管制措施的國家已由原先的3個增至23個。以卡路里計算,受限制產品在全球食品貿易中所占比例為17%。
馬圖表示,經濟學原理和歷史經驗表明,限制措施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會產生反作用,最終影響每個國家。在2008年和2011年全球糧食價格大漲時,多國推出了總計80多項糧食貿易干預措施,反而導致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13%至15%。
俄烏沖突爆發后,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了此前已經顯現跡象的食品通脹,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挑戰。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俄羅斯和烏克蘭合計占全球谷物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占世界葵花籽油出口市場超過50%。很多北非、亞洲等地區的最不發達國家或低收入國家嚴重依賴從俄烏進口糧食。
馬圖指出,當前糧食價格上漲還緣于“短缺預期”,反映市場對今后一段時間全球糧食生產、貿易面臨風險的擔憂。他說,部分高度依賴從俄烏進口糧食的國家出現供應困難,“如果農業生產持續受到干擾,或更多國家實行糧食貿易限制措施,情況會變得更糟?!?/p>
馬圖呼吁各國不要限制糧食出口。無論是應對全球糧食安全危機,還是支持疫后經濟復蘇,保持貿易暢通都至關重要,“背離開放精神只會增加所有人的成本”。
陜西漢中80萬畝小麥將開鐮 95萬畝油菜開始收獲
農業農村部:全國已春播糧食7億多畝 占意向面積七成多
桂林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出實招
2021年吉爾吉斯斯坦魚類出口同比增長一倍
對華出口料增加 2022-2023季秘魯藍莓出口或超2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