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 2022-05-17 22:15
近日,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搶抓季節,550畝稻田播種完畢。
稻田種植項目僅是優質稻綠色生產技術集成與應用的其中一環,背后是一整條“稻田+”生態種養模式。
合作社理事長王文隆介紹,該合作社正在積極嘗試通過“一田多收”,在保證土壤生態平衡的情況下,使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產值更大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稻田+技術” 直播100畝
王文隆介紹,4月2日起,合作社水田開始了水稻的機插秧,3臺插秧機,3個機手加七八個工人,一天可以插秧50余畝。
今年是喜鄉遇合作社開展水稻種植的第四年,經過前三年的經驗積累,形成自己的水稻種植經驗,今年除了插秧機,合作社嘗試了新的育苗技術。
在直播的水田里,工人將水稻種子均勻地播撒于平整的田塊廂面上。工人們說,今年播種的稻谷品種是統一選購的優良品種,直播前進行了2天催芽,播撒到稻田里只需2天左右就能扎根。“育秧采用三一育秧技術,減少用種量,延長秧苗生育期,最終形成更多有效的穗,達到增產的目標。”王文隆告訴記者。
“稻田+養殖” 一畝有六七十斤稻花魚
從今年1月起,合作社陸續在30余畝稻田里放了一批土鯽魚,一畝放了六七十斤,等到九十月份稻花魚就進入收獲季。
水稻里放了土鯽魚,等段時間,還要放養800只鴨子,這些都是天然的水稻衛士,能除掉害蟲,比如稻田鴨子能除草,糞便能給水稻提供天然養分。
通過“稻田+養殖”,水稻的品質得到極大提高,同時拓寬合作社增收渠道。據介紹,從前年起合作社開始養殖100只稻田鴨,一上市就供不應求,逐漸開始盈利,探索出一條致富路。
“稻田+田坎” 桑葚上市被搶購
在喜鄉遇合作社的稻田田坎上,游客來回穿梭摘果,一筐筐的桑葚被運往周邊。王文隆介紹,這是合作社2019年成立時,在田坎上種下的100余株桑葚樹苗,經過三年的栽培,這段時間正值豐收季,周邊市民前來采摘,短短幾天,銷售漸進尾聲,目前銷售額達1.5萬。
合作社計劃今年6月份進行育苗,年底把合作社所有田坎都種上桑樹,兩年后,新民村就有千畝果桑園。既發展了經濟,也不占用基本農田。
“稻田+銷售” 大米銷售機進小區
去年,西彭鎮新民村迎來水稻豐收季,共收了270噸稻谷。目前,除了分紅到戶后,剩余的大米正在出售,三塊五一斤。
合作社去年上半年新建的10個智慧糧倉。一個糧倉的儲藏量約86立方米,共可存放約860立方米的糧食,里面設有通風降溫、降濕等設施,傳感器實時監測糧堆內部的溫度、濕度、害蟲、氧氣、糧食水分等多個參數指標,從而確保糧食質量。
除了加工成成品大米銷售,合作社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爭取區供銷社的扶持,打算購置三臺自動銷售大米的機器,先放置到就近的高端小區,市民只需要手機付款或刷卡,機器便能自動給內部的谷子脫殼,實現銷售環節的互通,市民幾分鐘就能拿到新鮮碾制的大米。
鄉村振興,《鄉約》同行 今天21:30,一起來看鄉村里的那些花兒
甘肅宕昌:生態養雞 興產富農
天津一季度流轉土地22萬畝 助力小站稻產業振興
跨省受限催熱鄉村游,城鄉民宿市場“冷熱不均”
以黨建為引領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甘肅禮縣:小蘋果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打通鄉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特色農產品富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