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 2022-11-07 12:14
近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考慮農資市場價格走勢和農業生產形勢,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支持夏收和秋播生產,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近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拯救保護,大量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率提高到74%,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近年來,我國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采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放歸(回歸)自然、人工繁育(培植)等措施,有效保護了90%的典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大熊貓、朱鹮、黑頸鶴、藏羚、白頭葉猴、海南長臂猿、莽山烙鐵頭蛇、蘇鐵、蘭科植物等 300 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建有各級各類植物園近200個,收集保存了2萬多個物種,占我國植物區系的2/3。野外回歸珍稀瀕危植物達到206種,其中112種為我國特有種。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種群數量超過6000只,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只以上。曾經野外消失的麋鹿、普氏野馬在多地建立了人工繁育種群,目前總數分別達近一萬只和700只左右,并成功實施放歸自然,重新建立了野外種群,生存區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特別是啟動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國家公園的設立,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在北京正式設立國家植物園,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同時,深入開展一系列制度建設和執法打擊行動,全面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制定并實施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建立了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聯合開展“清風”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破壞野生植物生長環境和違法經營利用野生植物行為,全面禁止象牙、犀牛、虎骨及其制品貿易,高壓態勢基本形成。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按照《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的總體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使全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重要棲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保持穩定。“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對大熊貓、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穿山甲、長臂猿、雪豹、長江江豚、蘇鐵、蘭科植物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確保到 2025 年,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種數保護率達到 75%,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
此外,編制了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將綜合考慮自然地理格局、生態功能格局、生物多樣性和典型景觀分布特征,遴選出50個左右的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約占國土陸域面積的10%,有效保護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和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今年我國還將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生態區位重要和生態功能良好的區域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中央財政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明確補貼對象為實際承擔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實際種糧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實際種糧的生產者手中,提升補貼政策的精準性。補貼標準由各地區結合有關情況綜合確定,原則上縣域內補貼標準應統一。財政部要求各地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現有相關補貼發放基礎數據,繼續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位。?
持續加大保護力度 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2022年,我國將新設立一...
東部沿海地區已成為我國最大鮮食蠶豆消費市場
我國科研人員研制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讓作物育種更精準高效
2022年,我國將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永順啟動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
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 明確智慧...
種滿豐收的希望——我國春耕春播進展順利
人民至上的人權實踐——新時代我國人權保障取得歷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