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5-29 23:05
央廣網西安5月23日消息(記者劉昱)“去年陜西省通過國審的7個小麥品種有6個出自楊凌,全年種子交易量占陜西全省的二分之一,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良種在糧食增產中發揮的作用占到了45%以上。”5月23日,在2022年全國(楊凌)小麥新品種觀摩會上,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介紹了楊凌種業發展相關情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位于陜西的楊凌示范區,小麥育種歷史悠久、育種技術領先、科研資源雄厚、產業優勢集聚。據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賈鋒介紹,楊凌示范區已經創造了數十項全國第一或世界領先的成績,其中,碧螞1號、矮豐3號、小偃6號、陜農7859等品種主導了黃淮麥區四次品種更新換代,西農979小麥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1.53億畝,西農511、偉隆169小麥新品種以其良好的綜合性狀表現深受黃淮海麥區好評,推廣面積持續增加。
去年以來,楊凌示范區以打造“中國(旱區)種業硅谷”為目標,重塑現代種業創新生態,成立了楊凌種業創新中心,組建了院士領銜的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小麥等5個生物育種技術創新體系。同時還組建了一批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積極引進頭部企業入區發展,爭取國家旱區農業種業創新基地和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成功落地。
其中,在2021年秋播前,楊凌種業中心在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甘肅等地安排布置了國審新品種和部分省審品種的展示方,綜合展示方包括西農100、西農369等22個品種,目前長勢良好。
楊凌種業創新中心小麥工作站首席科學家吉萬全表示,“十三五”以來,楊凌種業中心共審定小麥品種 106個,其中國審品種 18個,省審品種88個。經評估,這些品種綜合抗病性好,尤其是抗條銹病和赤霉病,類型豐富,優質強筋,高產穩產,是楊凌小麥走出陜西、邁向黃淮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品種支撐。
下一步,楊凌示范區將充分發揮秦創原農業板塊和楊凌種業創新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創新攻關、示范推廣、要素集聚、扶優扶強,打造全國小麥種業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集聚區,讓越來越多的楊凌小麥良種走向全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疆春季糧食播種工作基本完成 整體進度快于2022年同期
大連設施農業生產面積達26.24萬畝 今年計劃新增9000畝
河南省汝南縣:100多萬畝小麥豐收在望
陜西省扎實做好汛期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到2023年河北省新增科技企業貸款累計超過2000億元
非洲開發銀行批準15億美元緊急糧食貸款 以應對非洲糧食危機
【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推動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