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5-29 21:44
央廣網鹽城5月23日消息 一人扶著機把,一人放秧盤,一人朝漏斗里倒放營養土和稻種,一次性完成底土鋪墊、水稻播種、覆土平整等工序,一會功夫,一大片苗床就出來了。5月21日,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光明村一組水稻秧池里一片忙碌。現場,光明村會計、種糧大戶孫建在使用自走式水稻秧盤播種機進行水稻育苗。
“機插水稻秧距均勻、透氣性好、田里雜草少、產量既穩又高。”在育苗現場幫忙的村民陸志平說:“現在有人喊種糧不賺錢,這還是要看怎么種。孫會計種的200多畝水稻每年產量都在700~800公斤,這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
“機插秧既節本省時,更有助于規模經營,機插秧栽插時秧苗小、行距大,透光透風透氣,所以發棵快、長勢猛,比手插、機條播都增產增收。”孫建表示,機插秧育苗早、栽插早,移植大田后,生長周期短,在秋季第一波冷空氣到來之前,就灌漿結束了,顆粒飽滿,所以現在大多村民選擇水稻秧機插。
考慮秧苗移栽運輸方便,孫建機插秧秧池分布在西南片季墩村15畝,中片光明村10畝,有18-23天苗齡就可以移栽,按水稻不同品種,秧池、大田面積比例分別為1:80、1:100,可機插大田面積2000余畝。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村干部,帶頭富、帶領群眾共同富,這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目標。”孫建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按照“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帶動,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管理”工作思路組建了“孫大建糧食生產農機專業合作社”。經過兩多年的發展,專業合作社現在擁有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植保機、大型收割機等30余臺,按“支部+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開展以育秧、機插、旋耕、耙田、無人機植保、機械施肥、收割等項目的農忙機械服務。
現在每年農忙時節,高作鎮萬畝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區、56個家庭農場以及16個村居農戶田地里都活躍著孫建糧食生產農機服務隊忙碌的身影,有力推動了全鎮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有效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夏榮早 楊會華 陸建軍)
新疆春季糧食播種工作基本完成 整體進度快于2022年同期
大連設施農業生產面積達26.24萬畝 今年計劃新增9000畝
非洲開發銀行批準15億美元緊急糧食貸款 以應對非洲糧食危機
山東農機科學研究院舉辦家庭牛場關鍵裝備試驗示范現場會
福建省農機補貼系統對某公司2款鋰電池產品解除封閉
廣西舉辦2022年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指導培訓班
內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農牧局開展水產養殖用投入品專項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