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18:29
5月22日,一段“農民工因為核酸報告未出,耽誤了回家收麥而崩潰大哭”的視頻,在網上讓很多人淚目。視頻顯示,事情發生在上海。六位來自河南的農民工,今年3月份來到上海建筑工地打工,趕上了上海的這波疫情,工作沒幾天,被封兩個月,目前家里的小麥已經成熟。20日上午9點,他們做了核酸檢測;20日深夜,他們步行3個小時來到前往火車站必經的越江巴士站,計劃從這里乘車前往火車站。回家的火車票是托人好不容易搶到的,發車時間是21日中午12點15分。但是由于核酸報告一直未出,直到視頻拍攝時的21日上午11點,他們仍未能坐上要求有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的越江巴士。視頻中的女性農民工嚎啕大哭,講述經過的男性農民工也是幾次哽咽。
做核酸到底多長時間能出結果?現在普遍的認知是一般不會超過24個小時。六位農民工在上海封控這么長時間,想必也做過無數次的核酸,這次他們之所以敢20日上午9點做核酸,去趕第二天中午的火車,應該也是基于最多24小時之內出核酸報告的想法。但是,這次他們失算了。從網上的留言看,大部分網友表示出核酸結果根本用不了24小時,也有少部分網友表示自己也曾經歷過超過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核酸檢測,做的人少了就會快點兒,做的人多了就會慢點兒。一個檢測機構或者說一個檢測點,每天有多少人前來檢測,有時候可能真的不太好預測。但是,一天能做多大的量,在一定時間內,這個數據是固定的。那么,在做檢測的人員數量突然增多,無法保證在24小時之內出結果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給再來檢測的人員提個醒,讓他們有更多的準備?
隨著核酸檢測和查驗的常態化,核酸檢測出結果的時間越準確,人們對工作生活的安排就能越從容。但是,提供相對準確的出結果時間,還得力避一種情況,就是故意把出結果的時間說得很長,能24小時出的說成48小時,能12小時出結果的說成24小時,這樣的事兒不是沒有發生過。這是懶政,是逃避責任。
其實,不光是核酸檢測,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急風驟雨式的、嚴重干擾人們正常生活的措施會越來越少,如何把防控措施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細節入手,做到對生活的最小干擾,應該是今后防控疫情的重點。
特別是現在,夏收正在由南向北陸續展開,夏收過后,很多農民還想接著外出打工,再往后還有秋收、秋種甚至春節。對于這些可以預判的事,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前規劃安排,使他們的流動更可控也更順暢。對于因疫情確實不能流動、不能及時回鄉的,當地能不能在代收代種上多做些文章?讓眼見到手的糧食顆粒歸倉,讓不能及時回家的農民安心他鄉。
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細節,對可以預判的事做好預案,這肯定又會給各地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增加新的工作量。但是,政府多做一點兒,群眾就能少難一點兒,這是我們的初心。(作者 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常瑞民)
疫情下,合同違約怎么辦
河南將對因疫情無法返鄉農民開展“三夏”代收、代種、代管等服務
常態化防控下 如何讓返鄉路更通暢
河南:對因疫情無法返鄉農民組織開展代收代種代管等服務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 這些領域正在擴大招聘規模
國家衛健委: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
國家衛健委:在群眾基本醫療和生活不受影響情況下控制疫情,不搞...
國家衛健委: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 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