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縣融媒體中心 2022-05-27 10:30
永順融媒5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建國 通訊員 曾凡 符玉嬌)近年來,永順縣顆砂鄉切實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作用,用“五治”夯實社會治理之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互助五興”基層治理模式、矛盾糾紛化解“三二一”工作法、訴源治理、雪亮鄉村建設等工作,提高了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
創新調解機制:從上訪戶到宣傳員
“‘321’化解效果好,矛盾糾紛不見了,各家各戶奔小康,百姓幸福指數高。”日前,在永順縣顆砂鄉白龍村的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鄉村歌手”張某常即興而歌,唱出新生活新感受。
張某原是“遠近聞名”的上訪專業戶,在顆砂鄉縱深推進矛盾糾紛化解“321”工作法后,經鄉、村兩級用情用心巧解正解,他的“急難愁盼”得到妥善解決,過上幸福舒心的日子。現在他是村文藝宣傳隊的骨干成員,經常主動幫助村支兩委做群眾的宣傳工作。
行走在顆砂鄉比溪村,飛檐翹角、青瓦白墻的民居在青山綠水間隱現,讓人心曠神怡。值得一提的是,比溪村修建了法治文化墻、法治文化角,法治氛圍漸漸濃郁。
“經過村容村貌改造,比溪村美起來了,在改造的同時還加入了法治‘景點’,知法懂法守法的村民也更多了。”該村支部書記周偉說,這一切都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辦的結果。與群眾多商量看似“麻煩”,實則少了許多障礙。近年來,村里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顆砂鄉在縱深推進矛盾糾紛化解“321”工作法實踐中,大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體系,用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問題,由“管理群眾”向“服務群眾”轉變,“化解矛盾”向“提前預防”轉變。
“三面錦旗”與“三個水管員”: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28歲的退伍軍人周偉心系家鄉,成為新任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推動各組新修機耕道,新建比溪村服務中心,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
“你們為比溪村做了那么多事,大家都知道你們的辛苦,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沒在家,也就只能給你們做面錦旗了。”比溪村村民余陳在微信上這樣告訴村支部書記。自2016年以來,永順縣顆砂鄉比溪村村支兩委收到了村民贈送的三面錦旗。“協調民事千里行,情系百姓辦實事”“繁榮農村經濟,造福廣大農民”“年輕班子新思想,再接再厲好戲連”。比溪村運用“互助五興”小組和“三二一”工作法完善基層治理,干好干壞群眾心里有桿秤。
2020年7月31日,比溪村一組村民王錫紹在廣東省汕頭市某工地,因觸電事故在送至醫院途中死亡。王錫紹家人因此向村調解委員會請求代為調解,村支部書記周偉及時向鄉黨委匯報請假趕赴汕頭,他同家屬一起,與工地老板及公司進行相關賠償事宜談判4次,最終達成了賠付協議,將可能擴大的矛盾成功化解了。王錫紹的母親為此主動給村委會贈送錦旗“協調民事千里行,情系百姓辦實事”。
顆砂鄉新寨村以前是新寨鄉所在地,現在是一個合并村,有2075人。自從村民用上自來水以后,小小管水員的推選成了群眾眼里的“大事”。三個水源地得有三個管水員。通過村支部村委會征求意見,村民代表同意公開招聘,前來應聘的村民有4人,都要在群眾會上自我推介,要報價,并承諾做到服務到位,要時刻有水喝,經常清理水池,5000元以下的維修費由自己承擔,然后由群眾投票選舉。由于管水員認真負責,目前水費是一元錢一方水,群眾非常滿意。
54歲的彭清文,患有哮喘病,他主動報名義務管水,不要報酬,只要求數額較大的維修費大家籌,他義務維修。管水員徐進,在一次維修換鋼管時,左手大拇指不小心被電鋸鋸斷,但是他從不抱怨,至今還是兢兢業業。他說,“村民信任我,再有困難也要把水管好,不能辜負了大家。”
黨建引領:提高村民自治自富能力
顆砂鄉搭建黨群一體化互助平臺,讓黨員和群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真正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黨員帶動、群眾參與、互助共進的基層治理格局。新寨村結合自身實際,在互助小組長基礎上,邀請黨員、村干部、退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等政治意識強、思想先進的成員組成基層治理委員會。基層治理委員會接受村支兩委的領導,指導互助小組開展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并運用“三二一”工作法,高效處理矛盾糾紛。
該村二組村民曹進旺在新建房屋時占用了鄰居的宅基地,產生了矛盾糾紛。為解決這矛盾糾紛,該村依托基層治理委員會積極宣傳“鄰里互助”意義,運用“三二一”工作法進行調解,最終使得曹進旺與鄰居達成賠償協議,將矛盾化解在村內。
“我今天就站在這里,直到你們把垃圾處理完了我再走!”年逾古稀的盧福香老人在當上小組長后,對不愿自己處理垃圾的晚輩這樣說。盧福香是新寨村德高望重的長者,每天堅持督促組員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治理環境。如今,盧福香帶動的幾戶晚輩也成為了“黨建引領、互助五興”的小組長。
“黨建引領、互助五興”小組不僅推動了村民之間學習思想、崇尚文明、和諧鄰里以及保護環境,也促進了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了“先富帶后富”。去年,顆砂和順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免費給顆砂鄉農戶發放辣椒苗35萬株,還上浮稻谷、高粱、辣椒10%以上的價格回收,每畝優質稻產業社會化服務減免農戶250元。
新寨村村民彭紅菊是村婦聯執委,她經常與組員開展學習互助,并帶頭種植獼猴桃,帶動互助小組成員及周邊十余戶農民成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了161戶困難戶參加。去年,合作社向社員發放了10余萬元勞務報酬,并給所有參與的貧困戶分紅。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這名農村基層干部獲“國家級旅游致富帶頭人”...
洛陽市委召開創建“五星”支部引領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 市委...
統籌治理 協同推進!我省著力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馬亮:借力高素質人才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國辦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強化農藥使用管理
永順縣人民檢察院參加“利劍護蕾”案件協商會
村規民約,助力鄉村治理
【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