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網 2022-09-04 14:23
村社家底誰來管、怎么來管?在浙江,5月26日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服務將有“智能管家”,一個名為“浙農經管”的應用正式全面上線。據了解,該應用由1個主體平臺、7個“一件事”與N個功能模塊構成,系全國首個省市縣鄉村五級一體化運行的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
據介紹,從謀劃設計、開發試用和全面推廣,“浙農經管”前后歷經三個年頭。目前,其已覆蓋全省2.3萬個村、組經濟合作社,服務農戶1270萬戶,日均活躍度超6萬人次,累計訪問量突破1000萬人次,歸集數據量超30億條,是浙江在共同富裕的大場景下推進鄉村治理和數字化改革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記者了解到,“浙農經管”立足村社、財務、資產、審批、決策等,全方位系統化設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服務功能,自上而下設計、自下而上應用,并與省紀委監委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與省委組織部“紅色根脈”等應用,與鄉村大腦、浙農共富、浙農宅地等應用貫通協同,推進技術、業務、數據“三融合”。
在構架設計上,“浙農經管”涵蓋了數據歸集、村級財務、資產經營、民主理財、全程監管、報表分析、村民服務7個“一件事”,以及基礎數據、財務管理、資產運營、陽光公開、統計分析、預警監督、銀農直聯等N個功能模塊,實現了村社家底一庫集成、財務審批一網通辦、資產管理一事一案、陽光公開一清二楚、智能統計一鍵生成、穿透監管一覽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浙農經管”充分體現數字化變革思維,不僅為集體經濟治理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財務審批、收支從線下迭代為線上,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實行村社運行三色預警,從年度檢查轉變為自動發現問題、即時精準監管,村級財務公開則從審核后公開轉變為結賬后自動公開、從結果公開轉變為全過程公開,并探索了全國首個以村社集體經濟運行為核心的綜合評價指數。
在實用效果上,通過線上審批、掌上審批功能,單筆業務平均審批時長縮短1周以上,降低報賬員工作量80%。對于老百姓而言,通過線上即能查看屬地各村的每一筆財務收支、每一項資產變動等情況。
根據計劃,到2025年,浙江農村集體資產財務規范管理機制將實現迭代重塑,基本消除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3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下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到50%以上。
作者:農民日報 中國農網記者 朱海洋
天津推廣智能機械化技術 解決疫情下小站稻生產
黑龍江富裕縣:智能農機服務春耕精細化作業
智能調控 實現水稻育秧溫濕“自由”
智能補光照出楊梅好“錢景”
浙江海寧小麥開始收割 糧食烘干機全天運轉
浙江援滬方艙、血透醫療隊完成任務返浙
首批智能菌棚草菇上市 北京實現“高端”菌菇本地周年化生產
聚焦共富“基本單元” 浙江南潯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