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2-08-01 14:00
5月25日上午,文登區大水泊鎮共建“鄉村振興·智慧谷”打造岐陽生態文化圈項目啟動。啟動儀式上,簽署了《聯合投資共建“鄉村振興·智慧谷”打造岐陽生態文化圈協議》,這標志著該項目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新老村民主體共同參與的格局進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這是繼2021年12月,文登區大水泊鎮岐陽村黨支部、文登區遠山泊書院、精武農場(山東)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三方共建大水泊鎮岐陽村戰略框架協議》之后的新進展。
大水泊鎮總人口不足4萬人。讓人驚訝的是,這里建立起“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制度,匯聚了清華大學建筑學博士李久太、國內知名文化學者張晗東、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特聘專家馬新童等16名博士、教授級“首席專家”,更有4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才以“新村民”的身份“落戶”村莊。從2017年到現在,大水泊鎮把人才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支撐,創新推行“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制度,按照“一村一人、一村一策”的思路,推動各類人才與村莊結對合作,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打造自有品牌成岐陽村“大計劃”
5月24日上午,負責對接岐陽村的首席專家張海英正在大水泊鎮文化中心的辦公室里忙碌,這幾天,她一直在為村里的新“項目”奔走。
共建“鄉村振興·智慧谷”打造岐陽生態文化圈項目簽約后,第一步就是將村里的17間閑置民房進行“活化”,賦予新的價值與功能。經三方協商,由精武農場(山東)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按計劃,其中一部分房屋將用來打造共享專家工作空間,聚智匯力,賦能鄉村振興;一部分房屋打造成面坊、油坊、酒坊等加工工坊,發展功能農業,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模式,再根據需要發展壯大產業。“未來,我們會在這里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利用精武農場的銷售鏈,產品直接和城市居民對接。”張海英說。
按照“鄉村振興·智慧谷”產業板塊的發展規劃,大水泊鎮還將集中規劃閑置地塊,建設“羊媽媽農場”,生產新鮮羊奶,采用直銷模式銷售給城市居民。“農場將應用現代養殖技術,制定養殖、衛生標準,游客可以前去參觀、體驗。”忙于牧場籌建的精武農場(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方凱介紹,這些都只是產業“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未來他們還計劃開發出更多的綠色產品,打造村子自有品牌,讓村里的“經濟輪”加速跑起來,和“文化輪”并駕齊驅,給鄉村帶來新的希望。
張海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退休教授,她認為鄉村振興需要政治、經濟、文化“三輪”驅動。在落地大水泊鎮這幾年,運用遠山泊書院這一平臺,她一直致力于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希望老齡化、空心化,資源閑置低效、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為了讓村里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兩年來,在岐陽村,張海英通過“村民文化課堂”,組織“岐陽美鄉村劇團”,開展新老村民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村民們的凝聚力不斷提升。“今年元宵節,我從北京趕回村里,與村委會的幾名干部策劃了今年第一場文藝晚會。雖然天氣寒冷,但演員和觀眾們都熱情極高。”兼職策劃與主持于一身的張海英感慨地說:“用文化點亮鄉村,必須懂得鄉村、熱愛農民,并愿意為他們付出。”
圍繞推進鄉村經濟發展,張海英也一直在探索。此前,為讓村民在村里獲得就業機會,增加村集體和村民們的經濟收入,她曾引進藤編項目,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張海英說,希望在岐陽村的有益嘗試,可以為大水泊鎮其他村子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村級人才工作室
吸引“新村民”落戶
共建“鄉村振興·智慧谷”協議簽署后,三方將攜手努力,一起在大水泊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以經濟建設為村莊發展奠基,以文化建設為村莊發展鑄魂,通過引進人才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對接更多的產業資源與文化資源,聯合社會力量,積極促進城鄉融合與互動,帶動鄉村發展。
幾年來,張海英大多時間行走于鄉村。“村里有這么好的土地和房屋資源,我們希望能充分利用鄉村資源,真正為鄉村帶來生機。”張海英說。
目前,岐陽村只有不到100戶村民,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有吸引年輕人、高層次人才這些“新村民”來,才可以讓農村恢復生機。因此,和精武農場合作后,張海英一直努力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鄉村,賦能鄉村振興,通過發展鄉村產業創造就業機會。
“17間民房中,有5間將打造成專家工作室,為各領域人才服務鄉村建設創造條件。”張海英介紹。目前,她已經聯系到多位文化、規劃、養生領域專家,大家都被大水泊和岐陽村的美景吸引,被鄉村振興首席專家感召,有了前來這里服務鄉村建設的想法。
“大水泊鎮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的尊重和信任,成為一種鞭策和激勵。大家都在努力為鄉村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張海英都扎根在鄉村,和村民們打成一片。“將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收入會增加。更重要的是,岐陽村實現政治、經濟、文化‘三輪’驅動,將來一定會有新的生機和活力。”對于岐陽村的未來,張海英充滿期待。
“我們還將在村里建設24節氣農耕文化展館,打造體驗和學習鄉土文化的平臺,為的是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了解鄉村、珍惜鄉村,引導他們參與鄉村建設。基于農耕文化推進鄉村文創產業發展,讓鄉村文化產生更好的教育價值與經濟價值。”張海英說。(文/賈文娟 邢麗云 圖/朱春曉)
新洋豐:加速產業升級,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跳馬鎮石燕湖村:美麗“蝶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萍鄉安源區: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國家開發銀行發行鄉村振興系列專題金融債
國家鄉村振興局召開全國鄉村振興局長視頻會議 部署扎實應對新冠...
縣委書記閆龍虎調研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工作
州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2022年第三...
農業工業雙輪驅動全力賦能鄉村振興 訪登沙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