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 2022-5-31 第16版 2022-06-06 23:03
“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更好發揮金融服務農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民富裕,這是金融行業的重大任務,也是金融發展的潛力所在。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中心任務,開展了一系列有效探索,但相對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以及適配廣大農民個性化需求的目標任務,金融服務能力仍然差距很大,需要持續深化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三農”領域,讓“金融活水”源源流向“希望的田野”。
堅持系統觀念,建強農村金融“四梁八柱”。服務載體擴面提質。完善農村金融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拓展農村現有金融機構覆蓋面,鼓勵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加快以智能點、綜合點、支付點為代表的多層次服務點布局,將基礎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村最末端。政策支撐持續加力。推動財政政策與金融發展協調配套,政府層面要撬要引,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完善財稅激勵機制,對涉農金融機構降低稅率或給予其他財稅優惠政策,綜合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擴大對鄉村振興的信貸投放。金融人才雙向培育。引導金融人才下鄉,選派優秀青年金融業務骨干到村擔任“金融村官”、到鎮擔任“金融助理”,實現銀行和農業保險業務顧問掛職鄉鎮全覆蓋,廣泛開展融資對接、政策宣講、產品推廣、貸款咨詢等金融服務,通過“一對一”輔導、“面對面”交流,輸出業務經驗,傳遞市場信息。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制約發展難點堵點。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強化涉農信貸數據歸集整合,規范化開展對所有涉農經營主體信用信息的收集、評價、管理、更新,實現數據共建共享共維。全面推廣“整村授信”,打造一批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鎮示范點,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與抵押擔保方式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健全融資擔保機制。構建完善市、縣兩級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實現市縣全覆蓋,逐步提高縣域擔保機構注冊資本。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國家融合擔保基金作用,通過降低再擔保費率和擔保費率、擴大服務面、簡化手續、創新反擔保措施等多種手段,為“三農”發展提供更加優質優惠的融資擔保服務。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加快推廣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模式,打破部門、地區之間數據信息壁壘,強化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充分運用大數據整合共享農村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農業補貼、稅收、保險、鄉村建設項目等涉農數據,切實解決金融涉農貸款信息不對稱問題。
堅持需求牽引,優化金融供給能力水平。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鼓勵金融機構緊扣種子和耕地兩大“要害”,持續加大對主糧生產和“菜籃子”工程的信貸、保險服務供給。圍繞現代育種、農業“卡脖子”技術、智慧農業、農機裝備等農業科技領域,加強金融供給與創新,持續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助推農村道路交通、水利、供電、供氣、通信、人居環境整治、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引導農村信用社、小額農業貸款機構、農業合作銀行等“農字頭”金融機構業務下沉。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重點支持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積極發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險,拓展健康險保障范圍,切實兜住兜牢農民保障底線。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圍繞鄉村綠色發展與環境治理,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綠色金融業務支持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創新農村綠色金融產品。圍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國土綠化等領域,創新投融資方式,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加大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文化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的金融支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助力更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提高農業保險保障能力。探索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附加險等險種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更好滿足涉農經營主體多層次、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探索“農險+科技”“農險+融資”“農險+期貨”等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探索開發農產品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
堅持創新驅動,提升金融賦能整體效應。加大產品開發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實際,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涉農經營主體的差異化資金需求,開發專屬貸款產品,并在市場化、可持續的基礎上積極開辦涉農經營主體業務貸款,增加首貸、信用貸,著力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私人訂制”產品,力求涉農金融產品管用、能用、實用。
暢通多元融資渠道。加強涉農上市掛牌后備企業培育,定期組織涉農經營主體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推動涉農經營主體赴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引導涉農龍頭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做大做強。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設立或參與市場化運作產業投資基金和公益基金,通過注資、入股等方式支持縣域重點農業產業園區和項目發展。拓展信貸增信方式。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自然資源產權等抵押融資。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溫室大棚、養殖圈舍、生物活體抵押貸款試點。積極發揮農業保險保單增信功能,依法合規開展農產品倉單、農業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強化數字技術應用。推動金融科技和數字化等“互聯網+”服務向涉農金融領域延伸覆蓋,依托5G、智能終端等技術,開發線上服務平臺或移動應用程序,支持涉農經營主體通過線上渠道自主獲取金融服務。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依托物聯網、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利用遙感、無人機等現代化手段,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集體資產、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數字化管理。加快移動支付普及應用,不斷提高農業保險數字化、智能化經營水平。
作者:鞏海濱
■江蘇省鎮江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 | 機收進展順利 小麥生產提質增效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 | 小麥綠色高質高效行動 帶動均衡增產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 | “夏管肥”投放市場 滿足農業生產需要
在希望的田野上·麥收地圖 | 夏糧主產區小麥收獲過三成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供銷合作總社出臺多項措施服務三夏生產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我國夏糧主產區小麥收獲已過兩成
國家開發銀行發行鄉村振興系列專題金融債
安徽肥西:端穩飯碗 賦能“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