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2022-08-17 21:12
麥過小滿日夜黃,芒種前后機收忙。6月6日,正值芒種,在河北邯鄲成安縣南魚口村,十幾臺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緊張作業,河北自南向北正式開啟小麥大面積收割。受2021年歷史罕見秋汛影響,河北晚播小麥比例高達76%,越冬前一、二類苗占比只有39.2%,苗情近30年來最差。為此,河北統籌中央財政4億元、省級財政1.5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全力推動小麥促弱轉壯和病蟲害防治,并開展科技壯苗,5萬多名小麥科技專員駐村蹲點,對麥田進行分類指導。目前,河北小麥長勢接近歷史最好的去年,夏糧豐收在望。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種糧大戶 楊俊山:今年的麥苗(當時)很弱,我心里也沒底,但是在收的過程中測算小麥比去年還有多打,今年這個豐收年真不容易,別提心里多高興了。
河北是中國糧食主產區,據相關數據統計,河北省的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今年“三夏”(夏收、夏種、夏管)期間,河北省將組織、調度200萬臺農業機械投入作業,預計6月22日左右基本結束。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農機手 劉祥:這個數據后臺顯示,我這邊也有(顯示),剛剛我的作業面積是2.8畝,總產量是1500公斤,每畝大約是1000來斤。
智慧農機可以實現“一邊收獲,一邊測產”。目前,河北30多個機械化示范縣和2000個農機合作社“智慧農場”推廣應用了這項技術。“三夏”期間,安裝“智慧農機”系統的收割機每臺可節省人工費用5000元,增加收割面積100畝。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農機手 白明月:根據物聯網技術,我們無人駕駛農機將作業地點、作業畝數、作業產量時時刻刻發送到物聯網云技術平臺上,準確率達到97%以上。
智能化、信息化為今年“三夏”注入活力,河北農田作業由過去的機械化變成現在的智能化,不但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也有效解決了當前社會大量土地無人管理耕種的社會性難題。
河北省農機局局長 戎美瑞:“三夏”期間我省的夏收夏種,主要突出一個“搶”字,立足一個“快”字,實現小麥顆粒歸倉,玉米實時播種,全省的小麥機收率要在99.5%以上,玉米的播種率要超過95%,力爭在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夏收和夏種任務。
邢璐 武成軍 石成全河北邯鄲報道
河北大學學子創建“尋樂”項目 傳承非遺文化
山東農機學會成功獲批2022年助力創新驅動發展行動項目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一株麥苗的“倔強”——河北力保夏糧豐產一線觀察
推動智慧社區更智慧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政協助力鄉村振興 “訂單”模式讓幫扶更精準
湄潭縣六項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文明鄉風展最美畫卷
養殖有了新路“數” 中國聯通數字鄉村開拓智慧養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