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07-17 11:50
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6月8日上午到村里視察時的情形,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黨委書記李雪平仍然感到有些不敢相信?!坝镭S,永遠豐收,這個名字好!”稻田邊,剛下車的總書記溫暖輕松的一句話,讓原本十分緊張的李雪平放松下來。
永豐村位于眉山市岷江現代農業園核心區,是個既能抓糧又能抓錢的“多面手”。村子一望無際的稻田里,綠油油的水稻已經有人的小腿肚高?!叭?320畝耕地,有5760畝都種上了水稻。2013年完成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后,農業耕作條件大幅提升,目前96%以上都由當地的種糧大戶進行適度規模經營。農戶拿了土地租金,可以農忙時在田間幫工,也可以外出務工?!崩钛┢较蚩倳泩蟾?,永豐村歷來都是產糧大村,大家伙兒都知道糧食要緊,傳承了祖輩菜-稻-菜、中藥材-稻-菜、小麥-稻-菜的水旱輪作模式。聽說永豐村2021年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2.8萬多元,總書記很是欣慰。
“真沒想到總書記對水稻生產這么熟悉?!彼拇ㄞr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馬均向記者說起總書記考察的情形時脫口而出。自2003年起,馬均便帶領團隊在永豐村建立了水稻試驗示范基地,主要進行新品種篩選推廣和新技術研發示范。今年,試驗田里種了106個水稻品種,主要研發示范機械化作業、減肥減藥栽培和超高產集成等4項技術。
“很受鼓舞!”馬均說,總書記問了很多關于水稻生產的專業問題,對農業工作十分重視,對農業科技工作者給予了高度肯定。聽說當地已經連續7年搞水稻生產競賽,總書記很感興趣?!罢l來參賽呢?”總書記問道。“種糧大戶很積極嘞!”馬均向總書記報告,第一年只有23個種糧大戶報名,去年參賽的已經達到163個,今年足足有200個選手。幾年下來,當地種糧技術越來越精湛,實現了產量、機械化程度、規模化程度三個大幅提升。
來到永豐村衛生站,總書記向村醫周良倫詳細詢問了群眾醫療保障情況。“國家實施藥品集采后,群眾用藥負擔得到了有效減少,以前60多元一盒的糖尿病治療藥物,現在才不到10元錢。”周良倫告訴總書記,自己從1998年衛校畢業后就回村當村醫,如今老百姓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
“你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干,干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太和鎮黨委副書記、永豐村第一書記劉超說起總書記臨走前對自己和李雪平的囑咐仍很激動,“我們一定種好田多打糧,把總書記的關心和鼓勵化為動力,把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寫好。”劉超說。
在永豐村村委會,已經有合作伙伴主動找上了門。6月9日早上8∶30,四川學合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進軍就帶著團隊前來考察?!白罱迷跂|坡區尋找青少年研學基地?!毙爝M軍抑制不住興奮,他告訴記者,永豐村有產業、有文化,很有鄉村的味道,已經初步具備植入研學教育課程的條件。
站在永豐村開闊的文化廣場,稻田的翠綠從眼前浩浩蕩蕩鋪排開,直到遠處架起的高鐵腳下才停住。帶著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永豐村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前進。
齊魯大地萬象新——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之山東篇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故里尋蹤讀東坡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我國信息化發展紀實》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安徽篇 在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江西篇)
閩山閩水物華新(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福建篇)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逐夢故事】努力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安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