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12:02
群眾會宣傳“治風”。
日前,筆者來到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映入眼簾的是綠水清山,鄉愁民居,村莊變“靚”了,村民“講究”了,幸福感更強了……在農村“五治”的工作中,廣大村民切身感受到了開陽的可喜變化,由“臟、亂、差”、大操大辦到富美鄉村以及鄉風文明的華麗轉身,廣大村民感到幸福滿滿。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開陽縣踐行為民宗旨、厚植民生情懷,高位統籌,高位推進,扎實推動農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治風的工作各項重點任務,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把民生實事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入戶宣傳農村建房“十個一律”和“八不準”。
“土房子”變成了“金屋子”,“光壩子”成“美院子”。在治房上,打好規范建房攻堅戰,嚴格建房規劃管理,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盤活閑置農房,今年將完成農房風貌示范整治700戶,努力建設規范有序、干凈整潔、生態宜居的富美鄉村,
讓廣大群眾從中受益。
“通過整治違規建設、亂搭亂建、亂堆亂放、風貌雜亂、建設流舊等亂象,我們鄉的環境變美了,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開陽縣龍水鄉分管負責人李寧如是說。
“戶戶見面”進行垃圾分類宣傳。
堅持以生態宜居為導向, 做優“水文章”,讓水凈起來、美起來。在治水上,打好碧水保衛戰,精準推動農村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明確“治水”標準,強化源頭管控,推進“治水”工程建設,完成15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提升工程,整縣推進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和規模化供水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為輔的供水模式。因地制宜推行“人工濕地+氧化塘”、凈化槽等農村污水處理模式,打造示范點11個,動態開展黑臭水體排查,嚴密盯防、不漏一處。完成紫興街道、硒城街道供水保障工程現場踏勘工作,按照方案正有序推進。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體形象進度達83%,按照施工進度有序實施,生態宜居環境逐漸得到改善。
堅持以干濕分類為基礎,采取“五點減量法”,打好垃圾分類減量陣地戰,實現農村外運垃圾減量80%,鞏固農村垃圾“干濕分類”的質量。突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終端處理四個重點環節,指導村民進行垃圾“干濕”分類,通過“宣講+實操”培訓、建立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等舉措,實現111個行政村分類培訓全覆蓋,增強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引導主動分、習慣分、準確分。目前,在南江鄉、禾豐鄉、南龍鄉9個試點村配置“干濕分類”垃圾桶1038組,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廁所改造。
“我們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實行‘紅黑榜’,并將垃圾治理納入村規民約,對分類減量較好的上入紅榜公示,分類減量較差的上黑榜公示,村莊的環境變得更好,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了提升。”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支部書記余之亮如是說。
“小廁所,大民生。”在治廁上,打好旱廁殲滅戰,持續鞏固廁所革命成果,重點開展農村廁所摸排、改造工作,構建“治廁”推進機制,全面宣傳發動農民群眾,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強化“治廁”隊伍建設和技術指導。突出改造標準和尾端達標排放,采取自建+代建相結合模式,實行“12步驟+5到場”機制,做到“一戶一檔”閉環監管,確保年底完成農村無廁和旱廁戶16500戶,全面消除旱廁和無廁現象,改善農居村宜居環境。
拆除老舊危房。
破陋習,樹新風。在治風上,打好移風易俗持久戰,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依托紅白理事會、村委監督委員會、村規民約、紅黑榜運行機制,堅持把“剛性約束”變成“軟任務”,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與此同時,疏治并舉,不斷轉變陳規陋習。強化正面疏導,實行鄉(鎮、街道)黨員干部包村(包組)、村“兩委”包重點對象,黨員干部率先立承諾、亮身份、作表率,帶頭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通過“道德模范榜”、“好人榜”“開陽好人”的典型引領,以榜樣力量樹文明新風,推動“治風”工作走深走實。
隨著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治風工作的開展,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人居環境品質持續得到提升,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在開陽大地徐徐展開,提升了村莊“顏值”,綻放鄉風文明花。
濮陽縣子岸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側記
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司長冀名峰一行來臨汾調研指導“三夏”機收工...
農機更給力 種地更省力(話說新農村)
農業農村部:全國已收貨小麥面積2.39億畝 進度近八成
農業農村部: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39億畝 收獲進度近八成
甘肅瞄準短板優化營商環境
農業農村部印發方案 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進...
農業農村部: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間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