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智庫 2022-10-10 18:08

疫情下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提高救助可及性與時效性
在保障生活困難家庭基本生活方面,通知要求為低保等對象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補貼。通知要求做好主動發現、早發現,提高救助可及性、時效性。
《通知》特別強調運用好臨時救助的相對快速靈活的特點,對臨時救助對象就有很大的拓展,包括了:就業困難對象如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也包括未就業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困難群體中的新冠肺炎患者、因家庭成員被隔離收治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其他社會救助和保障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家庭或個人。
《通知》對臨時遇困外來人員申請臨時救助的情況做了明確的規定。對在非戶籍地因疫情影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針對困難群眾實際需要實施分類化、差異化救助,統籌運用發放實物、現金和提供服務等方式,幫助遇困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妥善解決外來滯留人員用餐、住宿等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 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農村基本醫保制度在四個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基本醫保制度是兜牢民生底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的基本醫保制度更加完善,特別是在農村基本醫保制度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
第一個就是覆蓋面。我們現在農村基本醫保在城鄉居民中的覆蓋面已經到了95%以上,這應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個基本醫療保障。絕大部分的農村居民,現在已經能夠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政策覆蓋。
第二個就是在力度上有了顯著的提升。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農村的基本醫保的參保人口人均報銷支出可能就300塊錢左右,到2020年增加到了800塊錢左右,增長了好幾倍。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進展就是城鄉醫保制度的一體化。我們國家主要是從2015年開始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兩個制度的并軌。2019年,這兩個制度已經合并成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個是醫保制度,乃至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一個非常重要的進展。
最后一個,我覺得還是要強調一下,農村的基本醫保制度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關鍵性的作用。在2015年底,我們國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中,致貧原因里面,44%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是因病致貧。那么通過建立多重的基本醫保制度包括醫療救助制度,我們在脫貧攻堅期,大概有1000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醫保實現了脫貧。所以基本醫保制度為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切實保障農民利益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副院長、教授
2022.6.1 財政部:關于做好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點圍繞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合理集中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強化運營管理能力,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暢通鮮活農產品末端冷鏈微循環,為服務鄉村產業、提高農民收入、增強市場穩定性、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2022.6.2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案》的通知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推動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部署工作任務,最大限度降低糧食作物生產損失,進一步加強水稻、玉米、小麥機收損失監測調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制定了《2022年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案》,現予印發。
縣域內水稻、玉米、小麥單季種植面積在50萬畝以上的縣,應隨機收進度開展水稻、玉米、小麥機收損失監測調查,鼓勵其他農業縣開展監測調查工作。監測調查點要求在縣域內隨機選取機收地塊,需覆蓋所有產糧鄉鎮。每個監測調查小組由2—3人組成,按照《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測定方法》(附件1)要求進行測量,填寫《機收損失監測調查記錄表》(附件2),監測調查小組每位成員在記錄表簽字確認。記錄表等原始資料應妥善保存備查。
2022.6.10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
2022年,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國家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為便于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了解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現將2022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發布。
一、糧食生產支持
1.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
2.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
3.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
4.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5.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6.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
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7.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8.高標準農田建設。
9.東北黑土地保護。
10.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
11.耕地輪作休耕。
12.耕地深松。
三、種業創新發展
13.種質資源保護。
14.畜牧良種推廣。
15.制種大縣獎勵。
四、畜牧業健康發展
16.奶業振興行動。
17.糧改飼。
18.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
19.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
五、農業全產業鏈提升
20.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21.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22.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
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23.高素質農民培育。
2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25.農業信貸擔保服務。
七、農業資源保護利用
26.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
27.漁業發展補助。。
28.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
2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30.地膜科學使用回收。
八、農業防災減災
31.農業生產救災。。
32.動物疫病防控。
33.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34.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
2022.6.1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農牧發〔2022〕8號)、《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于做好2022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2〕13號)等有關文件和政策要求,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
通過支持奶業大縣發展草畜配套、適度規模養殖,促進奶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提效率、降成本,力爭用3—4年時間進一步提升奶業大縣飼草料供應水平和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到9噸以上,進一步提高奶業生產效率和奶農自我發展能力,完善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經營模式,增強奶源供給保障能力。
2022.6.8 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全國農墾經濟發展統計公報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全國農墾系統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全面提升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農墾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全年農墾經濟實現生產總值926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62.8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93.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11.24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農墾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3.4%、40.9%和35.7%。人均生產總值67443元,增長12.7%;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784元,增長13.1%。
2022.6.7 人民網:應急管理部發布夏季和6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
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召開會商會,對夏季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滾動更新,并對6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分析研判。
6月份,全國多地進入主汛期,強對流天氣極端性增強,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洪澇風雹災害風險高,華南沿海地區可能有臺風登陸,南方多地地質災害風險較高,東北、華北等地森林火險等級較高,北方部分地區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
2022.6.6 農業農村部:全國“三夏”麥收進度過半
大規模小麥機收5月28日全面展開以來,各地各部門組織服務保障有力,全國麥收總體進展順利,跨區機收總體通暢有序,已連續8天日機收面積超1000萬畝。截至6月6日,全國已收冬小麥1.67億畝,收獲進度達到55%,麥收過半時間比去年提前2天。其中四川、湖北麥收已基本結束,安徽收獲進入掃尾階段,河南麥收進度過八成,江蘇進度過半,陜、魯、晉、冀即將進入收獲高峰。
農業農村部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再接再厲,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松勁。要繼續做好機收供需精準對接、應急機收機種準備,特別要幫助因疫情不能返鄉的農民解決收種困難,開展代收代種、讓群眾放心。要繼續強化各項保通保暢措施落實,最大限度為機手提供防疫、通行、用油等便利,確保夏收機具和人員暢通無阻、作業高效。要大力推進機收減損,協調增加小麥晾曬場地和烘干設施供給,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努力實現顆粒歸倉。
6月6日,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各地舉行,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舉辦增殖放流242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5.5億余單位。當天,農業農村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漢聯合舉辦“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放流中華鱘、胭脂魚和長吻鮠等珍貴瀕危物種和重要經濟物種3萬余尾。
2022.6.5 新華社:國家鄉村振興局多舉措穩就業防返貧
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表示,要多措并舉拓寬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渠道,確保完成今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這是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須守住的“底線”,堅決防止因就業不穩出現規模性返貧。
2022.6.8 農業農村部:開展農業“火花技術”征集工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決策部署,發揮農業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我部決定征集處于萌芽狀態或成長階段、尚未大面積推廣、但未來有可能對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農業科技成果(以下簡稱農業“火花技術”)。對未獲得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國際合作等經費支持的,經評估論證,符合條件的將列入農業“火花技術”成果庫,并根據實際情況,納入多元化支持培育范疇。
2022.6.8 農業農村部:第十二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召開
6月8日,第十二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以“深化金磚合作,促進農業農村協同發展”為主題,重點圍繞全球糧食安全、減貧等領域,就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領域務實合作進行深入交流。會議審議通過了《第十二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共同宣言》和《金磚國家糧食安全合作戰略》。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出席會議并作主旨發言,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農業部長出席會議并發言。
唐仁健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特別是在非常時期采取非常舉措,有力應對疫情災情疊加交織帶來的嚴峻挑戰,立足國內端牢端穩了中國人的飯碗,主要靠自己解決了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脫貧地區全面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及時將易返貧致貧人員納入監測范圍,及早采取精準幫扶舉措消除風險。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王建威:扎根三農三十載 增創效益30億
5G農機、物聯網、智能手機……“三農”變化之農村新家當
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主要篇目介紹
2022年第19周主要農產品國際價格周報(5月14日)
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出版發行
《三農智庫》6月第1周周報
新華全媒+丨5G農機、物聯網、智能手機……“三農”變化之農村新...
高郵供電:服務夏季“三農” 保電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