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 2022-6-16 06版 2022-06-20 18:19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把孩子教育培養好。”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鼓勵更多外出人員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解決群眾穩定收入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城市資源流向農村、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返鄉創業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從優化創業環境、健全創業服務等方面鼓勵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陜西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從簡化市場準入、落實減稅降費、加大小額擔保貸款、落實用地用電、建設創業園區等方面,給予返鄉創業者大力扶持,相繼建立返鄉創業者組織領導體系、政策扶持體系、創業培訓體系、創業服務體系、工作考核體系,使得創業型經濟“開枝散葉”,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一人創業、帶動周邊”的返鄉創業景象正在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良好的金融環境對促進創業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事實證明, 完善的金融體系、便利的融資渠道、利率優惠的資金供給、健全的增信方式都對企業的建立和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如何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助力返鄉創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金融機構在服務體系、融資方式、金融產品、抵押物范圍等方面對返鄉創業者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吸引更多在外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為創業者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健全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普惠性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應緊緊圍繞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這一根本目的,這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需要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金融服務網點布局,開設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加快區域金融機構的設立和運營,擴大服務覆蓋面,利用智慧銀行、快捷支付等手段為返鄉創業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網點的服務質量。需要加快大型商業銀行專業化金融服務供給機制和金融事業部運營體系建設,優化網點布局、下沉服務重心,鼓勵和支持國有商業銀行合理賦予縣域支行信貸業務審批權限,激發縣域支行支持返鄉下鄉創業融資積極性,完善“支農支小”服務功能。積極推動銀行業金融多樣性建設,加快發展村鎮銀行,通過監管和稅收政策引導中小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回歸當地、服務當地,與大型商業銀行差異化發展。
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當前,以銀行貸款為主要方式的間接融資仍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而間接融資市場中的供需矛盾和信息不對稱,加重了融資市場“失靈”,造成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解決上述問題,關鍵在于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各類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性。要有效整合資源,建立健全返鄉創業者名錄、資產、信貸、納稅等信息數據庫,定期匯集發展前景好、信貸需求強、信用記錄好的返鄉創業主體名單,提供給銀行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支持返鄉創業者提供便利。要創新多種類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商業銀行、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多方參與的市場化風險分擔機制,鼓勵保險公司為返鄉下鄉創業人員提供貸款保證保險產品,優化“保險+信貸”模式。探索創新抵押貸款模式,推廣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貸款,有效盤活農村資源和資產;探索權屬清晰的包括廠房、農業設施、商標、大型農機具、活體畜禽等抵押貸款業務,推出動產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農業保單融資等信貸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押融資模式。要建立返鄉創業者融資輔導中心,為創業者提供融資、投資、財務管理等服務,并幫助他們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為資金供需雙方搭建溝通橋梁。
完善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激勵政策。金融助力返鄉創業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領域,使更多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需要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正向激勵,激發各類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繼續運用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投放。建立涉農信貸風險補償基金,設立涉農信貸再擔保資金,不斷完善金融服務“三農”的貸款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對金融機構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小額貸款,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現行稅收優惠政策。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讓返鄉創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本地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盤活農村資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金融支持、離不開資本投入。農村金融體系必須堅持為農服務,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與“三農”需求相適應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返鄉創業“最后一公里”。同時,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促使資本與“三農”發展良性循環,實現信貸資金、各種資本直達實體經濟,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三秦大地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作者:牟小剛
■ 中共漢中市委黨校(漢中市行政學院)副教授
農業農村部派出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 赴黃淮海地區指導抗旱保夏種...
天津市今年累計幫助對口地區6.17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
山東沂源:民生綜合體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出臺科技助力“兩穩一保”7條措施
良品鋪子推動產業鏈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生豬養殖開始扭虧為盈 后市供應有保障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對農機購置補貼違規投檔生產企業進行約談的...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2022年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