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日報 2022-06-21 16:23
夏至臨近,平涼市小麥逐步進入收割期。從東到西,從川區到塬區,麥浪滾滾,麥穗飽滿,一派豐收景象。
“再有10天左右,就可以大面積收割。”崆峒區草峰鎮鎮長楊振旺這幾天主要在忙小麥機收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告訴記者,全鎮今年小麥種植面積4.88萬畝,基本全部可實現機收,集中7到10天就能全部收割結束。
楊振旺預估,今年草峰鎮跨區作業收割機將達300臺,為了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鎮上制定了方案預案,建立了工作聯系機制,確定專人專職負責組織對接、跟蹤落實情況,及時協調解決農機手及農戶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前組織技術人員對鎮內現有農機進行了檢修和調試,設立了維修站,配備了流動維修服務車輛,保障機具以良好狀態投入作業。
記者在草峰鎮九龍村小麥機收跨區作業接待站了解到,這里可以為跨區作業農機手提供作業安排、后勤保障等服務,幫助機手聯系加油站點、維修站點,向機手提供口罩、飲用水、防暑藥品等防疫和作業保障物資。“跨區機收作業專班電話和農機維修微信群24小時值守,確保及時提供各類信息和服務。”楊振旺表示,草峰鎮“三夏”小麥機收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到位。
據市農業農村局數據,今年我市小麥收獲面積141.89萬畝,預計投入機具超2000臺,機收率可達98%,為歷年最高。根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三夏”生產工作安排,我市提前部署、暢通機制,設置跨區作業接待點76個,城區及鄉鎮服務站58個,抽調工作人員1005名,全面保障跨區作業。
“根據摸底情況,目前本地624臺聯合收割機已配備到位,所需1400多臺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正在有序引進。”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路韜說,市縣兩級工作專班將與交通、公安、防疫、氣象、中石油等部門密切協調配合,保證農機運行暢通、服務保障到位,確保每塊農田麥熟有機收、收在適收期。
記者在崆峒、涇川、靈臺等縣(區)采訪,已有部分區域開始小面積收割及晾曬,沿路可見排隊而來的大型收割機,據這些機手說,他們從河南、陜西一路向西,算是到達甘肅的“先頭部隊”,根據平涼的麥收情況,“大部隊”將陸續到達。
靈臺縣威動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宋新超半個月前去陜西跨區作業,10天時間收了400多畝小麥,除去吃、住、油等成本,凈賺3萬多元。記者采訪時他剛回到靈臺兩天,準備修整之后,參與當地的麥收。
威動農機合作社是目前靈臺縣最大的一家農機合作社,現有社員15人,大型拖拉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收割機、旋耕機、無人植保機等各類農機具60臺(套)以上。社內排列整齊的各類機具讓記者大開眼界,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年均開展深松作業面積1.86萬畝,托管服務面積3.45萬畝,服務農戶3500戶,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
“目前靈臺縣有農機合作社48個,80%具備農機服務能力,50%可開展跨區作業。”靈臺縣農機服務中心主任李亞軍說,今年,全縣共有小麥種植面積33.53萬畝,可供機收面積33.53萬畝,小麥機收率100%。
截至去年底,靈臺縣有農機從業人員8000多人,農機總動力20.5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2942臺,聯合收割機400臺配(套),農機具6855臺(套)。2020年,靈臺縣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命名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受收獲時間選擇不精準、田間作業條件復雜、精細化收割水平低等多種因素制約,小麥機收仍存在跑糧、漏糧、漏割等現象。“一巴掌下去,不能超過3粒,否則農民也不答應。”宋新超在地上比劃著給記者解釋,這是農戶和機手都認可的普遍且廣泛存在的一種損耗測評標準。
“減損就是增產,我市持續加大機收減損各項措施落實力度,開展減損技術培訓指導,提高廣大機手作業質量,去年全市減少糧食損失490萬公斤,今年的目標是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路韜表示,將繼續深挖機收減損潛力,多渠道組織機手參加培訓活動,引導廣大農機手樹牢減損降耗意識,減少田間地頭收割損耗,爭取夏糧顆粒歸倉,為全年糧食豐收夯實基礎。
【大國“糧”策】畝產855.13公斤 山西翼城創該省水地小麥最高單...
【大國“糧”策】河北南皮3000畝彩麥豐收 “高顏值”彩麥受青睞
18-21日夏收區晴熱少雨利于麥收 田間作業注意防暑降溫
我國已收獲小麥2.89億畝 夏種有序推進
北京市夏收工作全面展開 有望再獲豐收
講好豐收故事,體驗農耕文化!快來參加“豐收故事我來講——爭做...
江蘇全省耐鹽堿水稻插秧陸續展開
機械刈禾田 樂享豐收年——直擊河北小麥機收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