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08-17 20:47
主播來到位于北京三環邊上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試驗田,這里種植的110畝冬小麥已經成熟,今天收割了!
這100多畝試驗田可以說是試驗田中的大網紅。別看面積不太大,但是它所作出的貢獻卻無可比擬。在這片試驗田里,先后出過十幾個院士,很多科學家;20年來,這片試驗田已經培育出130來個小麥新品種在全國推廣。這里可以說是全國小麥種質資源的“寶庫”,聚合了全國很多的品種資源。這些品種資源釋放到全國各地,各地的育種人員利用這些品種資源又培育出了更多更好的品種?,F在在這片試驗田里,仍然有上千個小麥試驗材料。可以說,這片試驗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很大貢獻,它所產生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這塊試驗田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成為網紅,除了它所處的寸土寸金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在于它所踐行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它所展現的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神奇力量。而這激發了更多人對科學技術的敬仰和向往。
科學技術的神奇無處不在?,F在,我國冬小麥收獲已接近尾聲,從實打實收的情況來看,今年的冬小麥產量普遍好于往年。而在去年播種時,受嚴重秋汛影響,我國有1億多畝冬小麥播種期推遲,多年少有;今年開春,弱苗比往年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了冬小麥總面積的近30%,歷載罕見。面對嚴俊形勢,相關部門共同啟動“科技壯苗”專項行動,聯合編制促弱轉壯技術服務月歷圖,并通過多種方式指導種植戶在早春實施中耕增溫促苗早發、返青期增肥壯根促蘗、中后期精準防控抗逆減災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再加上今年天公整體作美,才使我們夏糧生產轉危為安再獲豐收。用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同志的話說,今年科技在夏糧生產中貢獻是十分突出的。
了解了這些,再回過頭來看這100多畝試驗田,你的敬仰之心,會不會又增加了幾分?(作者 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常瑞民)
北京豐臺站是怎樣建成的
北京房山:跨區調度農機,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夏收任務
北京市夏收工作全面展開 有望再獲豐收
北京挖掘萬億直播電商市場
無社會面新增!關于中考、中小學幼兒園返校,北京最新通報
北京地鐵:地鐵1號線八通線一列車在八里橋站因車輛故障影響部分...
清涼退去北京暑熱模式再度開啟 今天下午山區仍需警惕雷陣雨
北京夏收開始了,跟著鏡頭看金黃麥浪、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