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11-02 17:11
原標題:互利合作 共譜華章——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農業合作成果豐碩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2022年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30載風雨同行,從睦鄰友好關系到戰略伙伴關系,再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與中亞五國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30載春華秋實,中國同中亞五國貿易額增長100多倍,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40億美元。
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提出,“中國愿向中亞國家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將進口更多中亞國家優質商品和農產品,繼續辦好中國—中亞經貿合作論壇,力爭到2030年將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提升至700億美元。”
如今,哈薩克斯坦的駱駝奶、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土庫曼斯坦的棉花、烏茲別克斯坦的車厘子……日益多樣的中亞特色農產品陸續走入中國消費者的生活,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持續向好,合作機制基本完善,在投資貿易、產能合作、農業科技、人才交流等領域互動頻繁,成果豐富。
農產品貿易規模顯著增長
建交30年來,中國逐漸成為中亞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伙伴。2020年,中國成為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連續五年作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連續10年保持土庫曼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我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規模從1992年的1.75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0.73億美元,約是原來的6倍。其中,中國從中亞五國進口的農產品規模從1992年的341萬美元,提高至2021年的4.66億美元,約是原來的137倍;中國向中亞五國出口的農產品規模從1992年的1.71億美元提高至2021年的5.07億美元,約是原來的3倍。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2014年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農產貿易規模相比前一年分別增長39.6%、30.7%、14.7%、13.9%。2021年在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中,哈薩克斯坦位列第一,貿易總額為5.74億美元,占53%;其次是烏茲別克斯坦,貿易總額為3.02億美元,占28%。
從農產品貿易種類看,中國向中亞五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有干果、鮮果、飲品等。2021年,中國從哈薩克斯坦主要進口小麥、油籽、大麥,從吉爾吉斯斯坦主要進口棉麻絲、杏干、櫻桃,從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主要進口棉麻絲,從烏茲別克斯坦主要進口干豆和棉麻絲等農副產品。
農業產能合作喜結碩果
近年來,不少中國農業企業陸續赴中亞五國投資發展。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農業投資存量為1.23億美元,涉及在哈薩克斯坦中資農業企業16家;中國對塔吉克斯坦農業投資存量為2.45億美元,涉及在塔吉克斯坦中資農業企業4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業產能合作項目涵蓋小麥面粉及植物油脂加工、牛羊養殖及屠宰加工、棉花種植及紡織加工等領域。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菊集團”)2015年赴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2016年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建設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是“中哈產能合作清單55個項目”之一,迄今累計投資2億元人民幣。目前園區占地5000畝,已建成年加工30萬噸的哈薩克斯坦國內最大的油脂廠。愛菊集團辦公室主任唐家龍說,“我們已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面粉和食用油超過15萬噸,菜粕超過5萬噸,休閑小食品超過百噸。”
此外,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推廣種植150多萬畝優質小麥、油菜籽等農作物,建立“政府+銀行+企業+農場主+高校”的新型訂單農業合作模式,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運往阿拉山口保稅區農產品物流加工園進行精深加工和分撥中轉,最后在西安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進行面粉、食用油分裝銷售,真正構建起“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體跨境農業全產業鏈模式,有力促進了哈薩克斯坦農業發展,同時有效補充了我國糧食“缺口”。
“未來愛菊集團將繼續在哈薩克斯坦推廣訂單農業種植,力求將種植面積擴大到300萬畝,同時發展牛羊肉產業。并把中國的農機、農資、農技出口到哈薩克斯坦,提高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唐家龍說。
農業科技合作持續深化
西安財經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農業國際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學會表示,中國與中亞五國主要通過海外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建設、高校間農業科研合作、農業技術培訓及學術交流等形式持續深化農業技術合作。中國企業、科研院所積極參加中亞五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向中亞國家配備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機器設備、農業技術、農業專家、供銷中心等。
在產棉大國烏茲別克斯坦,中國農業科學院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建“中烏棉花聯合實驗室”,并建設1000畝科技示范園區,采用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品種,使用中國栽培管理技術,產量超過4200千克/公頃,較當地產量提升50%以上,且全生育期耗水僅為當地水平的1/3,獲得高度評價。
2021年9月,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公司(以下簡稱“楊凌國合公司”)開始建設總面積3500畝的中國—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公司副總經理陳兵對記者說,“我們希望通過園區建設推動中國先進農業技術和品種‘走出去’,開展一系列課題研究,組織一批技術示范培訓,促進一批經貿往來和產能合作,幫助中亞國家改良種植品種、提升生產效率。”
新品種農作物試種是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的主要業務。今年3月起,楊凌國合公司陸續開始高油酸花生、油葵、大豆、玉米等新品種的種植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完成1260畝的試種示范。此外,園區還引進楊凌菲格無花果莊園自主培育的絲路紅玉、絲路黃金等無花果新品種進行試種示范。同時,楊凌國合公司在園區進行新技術推廣,已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光伏灌溉設備和楊凌本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防控技術設備——迷向散發器發往園區,并于5月中旬完成搭建并投入運營。
溫州市金盛貿易有限公司已在烏茲別克斯坦深耕投資十余年,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平臺,楊凌國合公司與溫州市金盛貿易有限公司展開深度合作。陳兵表示,目前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共同建設的方式,將中國先進的農業經營模式、新技術、新品種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試驗示范,并派駐農業技術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另一方面是跨境貿易合作,推動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產品回流國內,促進綠豆、大麥等飼料糧進口。
農業人才交流如火如荼
2020年10月,經過與上合組織成員的多輪磋商和各部門的緊密籌備,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陜西楊凌掛牌成立,主要面向中亞國家開展農業技術交流、教育培訓、示范推廣等工作,打造服務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經貿高地。
截至2021年底,基地共實施線上援外研修班8期,330余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參加培訓;開展農業技術遠程培訓10期,累計8000多人次在線學習。河南、山東、新疆、陜西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先后舉辦“中國(河南、山東)—中亞五國農業國際合作論壇”“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一帶一路雜糧科技創新論壇”“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國際研討會”等學術研討交流,就畜牧養殖疫病防控、小麥雜糧育種及病蟲害防治、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農業科技前沿理論實踐同中亞五國相關專家學者交流分享。
張學會談到,建交30年來,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合作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未來基于各自農業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不斷提升農產品貿易和便利化水平,大力發展“絲路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通過中歐班列(中亞)物流大通道,進口糧食、蜂蜜、乳制品、水果等更多中亞國家優質綠色農產品,不斷擴大彼此農產品貿易規模。繼續加強在種子資源、畜牧獸醫、農產品加工、土壤改良、旱作農業等領域投資與科技交流,探索農業全產業鏈合作新模式。利用好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來之不易的平臺成果,加強農業人才交流培訓,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農業合作帶。
中國糧食自信從哪里來——寫在2022夏糧豐收之際
龐德良:堅持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道路 筑牢大國糧食安全根基
智利柑橘委員會:今年在中國市場重點推廣檸檬
攜手合作 開創未來 ——習近平主席引領金磚國家合作、推動全球發...
?2022《豐收中國萬里行》大型宣推活動暨《三農創客英雄匯》(第...
農業貿易百問|全球植物油市場是怎樣的?
智慧農機“顯身手” 農業盡顯科技范
旬邑縣農業農村局: 黨政同責抓“三夏”黨建領航保豐收